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9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知識梳理】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洋務派近代工業的創辦及其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一.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原因: 。
2.表現: 。
3.影響:一方面中國淪為了資本主義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另一方面客觀上促進了 ,也同時瓦解
二.洋務運動
1.背景: 。
2.重要目的: 。
3.時期: 。
(19世紀60-90年代)
4.口號: 。
5.代表人物:中央: 。
地方: 。
6.活動:①前期興辦 以“ ”為旗號
②后期興辦 以“ ”為旗號
③籌劃
④創辦新式學堂
7.失敗標志:
8.積極作用:引進了 培養了
在客觀上刺激了
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起了一定 ,對本國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原因:
2.時間:
3.分布地區:
4.代表企業:
【重難點突破】“案例研究”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有效途徑,一個典型的“案例”能夠折射出一段完整的歷史畫面。榮氏家族企業的興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全過程。閱讀下列,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應的問題。
一:1896年,榮氏兄弟決定籌辦面粉廠。在辦廠審批時因為沒有送禮,遭到當地士紳的反對,幸好兩江總督劉坤一是倡導辦實業的官員,一連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實業。最終才導致保興面粉廠、振興紗廠等企業的創辦。
材料二:1914年“一戰”爆發。西方列強忙于戰爭,中國市場進口棉紗減少,還紛紛向中國大量訂購面粉,榮氏企業便大力擴充規!瓨s氏企業在每個袋裝面粉中塞入一個銅板,以博取顧客的中彩心理,引發了大家競相購買……機制面粉價廉物美,并毫無毒素,很快便在面粉業立足、發展起。
材料三:抗戰時期,榮氏工廠慘遭浩劫?箲鸷螅瑯s氏企業試圖東再起。但繼之而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國產品的涌入,以及通貨膨脹,榮氏企業終難恢復戰前的輝煌。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一指出榮氏企業在創辦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榮氏企業得以發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為什么有人認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報的記者,請為榮氏企業的面粉寫一句廣告詞(不超過20字)
第10 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曲折發展
【考點梳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國初期和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的發展;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民族工業;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階段特征時間原因表現影響
晚清
產生
19世紀六、七 十年代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是資本主義產生的前提;
②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③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
上海的發昌機器廠 、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牟機器磨坊 。
促進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民族資產階級誕生、無產階級壯大
初步發展
19世紀末①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列強爭相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自然經濟;
②清政府為擴大稅,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①設立的廠礦企業數量增多、投資數額增大;
②興辦的近代企業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③以輕工業為主,其中棉紡織業發展最為迅速;
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民國
時期
短暫春天
民國初年①辛亥革命的推動;
②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③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④“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①新建和擴建廠礦企業增多;
②投資總額增加;
③面粉業和紡織業發展最快。促進了新化運動的興起;
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較快發展
國民政府統治前十年
①國家基本實現統一;②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遭受沉重打擊
抗日戰爭期間①在淪陷區日軍的摧毀和吞并;
②在國統區國民政府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資本壟斷經濟命脈,壓制民族工業牟取暴利。
萎縮
解放戰爭期間①美國經濟侵略的加;
②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工業;
③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膨脹;
④內戰的爆發。
【重難點突破】
1.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因素,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其產生發展瓦解了自然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有利于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
2、促進了中國政治的近代化: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為無產階級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
3、促進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沖擊了封建的正統思想,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因此,促進了中國近代思想的民主化。
4、使中國出現了新的生產方式和階級力量: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我國二十世紀歷史發展的方向,民族資產階級逐漸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政治力量。她們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
2.結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具有哪些特點,并分析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材料一 民國初年工業資本分布狀況統計表[單位:千元]
材料二:以下是關于中國近代工業的統計資料(1872~1913年)
年代商辦官辦或官商合辦外商企業
設廠數資本
(千元)設廠數資本
(千元)設廠數資本
(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材料三:1914年在中國的外商、華商棉紡廠平均紗錠數
每廠平均紗錠數
外商企業51 664錠?廠
華商企業23 686錠?廠
──據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
材料四:1913年在中國的外商、華商煤礦情況
年產100萬噸以上年產10~99萬噸年產1~9萬噸年產1萬噸以下
外商企業100%88.5%41.1%0
華商企業011.5%59.9%100%
──據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
材料五:1919年全國注冊工廠情況(單位:家)
江蘇直隸浙江廣東東福建奉天湖北陜西黑龍江廣西甘肅其他各省
1554542333120191933110
──據陳真:《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
特點:(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企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市場競爭力。在階級上,民族資產階級不少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資于近代企業而形成的。
(2)民族企業分布不均勻,集中在東部沿海沿江地區;輕重工業比重失調
影響發展的因素:
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相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缺乏資本、人才、技術、市場和思想觀念的準備。(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因而投資方向主要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基礎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這種工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業呈畸形發展,未能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4)近代
中國政局長期動蕩,使民族工業的發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
推動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1)西方列強的侵略,在給中華民族帶沉重災難的同時,也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和可能。(2)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3)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4)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
力和力量泉。
【典型題訓練】見《贏在高考》P163第11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4249.html
相關閱讀: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