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3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標要求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落實標

一、西漢初年的黃老之學

1、 原因:①西漢初年,社會經濟殘破,百廢待興,社會經濟需要恢復和發展;②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③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的統治者的需要。

2、 內容:是道家學說中黃帝和老子的學派,以早期道家理論為基礎,又兼采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國兩個主要內容;既尊重自然規律反對盲目行動,又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3、 作用:使漢初政治寬松,社會迅速恢復發展。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 原因:

①漢朝面臨王國問題和匈奴威脅,道家無為思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統治者要求加強中央集權,開拓大一統事業;儒家學說經過調整,整合出了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的理論體系,宣揚“有為”而治、積極進取,適應了社會需要。

2、董仲舒的思想:

①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黃老、法家思想;②大一統思想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③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神化皇權,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實行仁政;三綱五常學說;針對土地兼并嚴重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現實,提出限田、薄賦、省役等主張

3、鞏固措施:

①漢武帝起用學儒者數百人參政;②中央設太學、地方建立完備的教育系統,學習儒家經典,傳播儒家思想。

4、歷史影響:

①有利于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更有利于政治和精神上控制百姓;②其宣揚的“天人感應”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目的;③是中國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事,儒學從此在政治上占據正統地位,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化中的主流地位;興辦學校,有利于教育的發展;消極影響是禁錮了思想,扼殺了才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7216.html

相關閱讀: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