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案
標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復習內容:從諸侯爭霸到秦統一中國、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復習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郡縣制
復習難點: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及影響
自主學習
1、秦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但其創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卻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礎,這一制度主要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較郡縣制與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郡縣制
實施的條
官吏的產生及權利
地位及影響
合作探究
1.皇帝制度的確立和特點
材料1: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
——《史記•秦始皇本紀》
依據材料1,秦王嬴政打算改變“名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接到秦王要求改變名號的命令后,群臣商議后向秦王建議說:“‘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 ”秦王嬴政說:“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摘編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3 :在秦代,……國家官方崇拜尊崇稱之為“帝”的神……因此當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稱自己為帝時,他正利用了當時已具有濃厚政治色彩,而又保持了與遠古的神?圣哲強烈聯想的一個字眼。這個字眼恰當地象征了一個人的政治成就,對他,并且可能對他的臣民說,這種成就看幾乎是超人的。
——《劍橋中國秦漢史》
依據材料2、3,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稱號的意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4 :秦代以前,璽并非最高統治者所專有。春秋戰國時,卿大夫及地方官史的印均可稱璽。至秦代,則是“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
——摘編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5 :皇帝常服:……袍黃,盤領,窄袖,前后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 ……天順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并玄、黃、紫諸色。違例奏請蟒衣、飛魚衣服者……治以重罪。
——《明史•輿服志》
依據材料4、5,皇帝制度的一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6 :“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于上”。
材料7 :“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依據材料6、7,皇帝制度的另外兩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8:(秦始皇)浮江,至湘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樹,赭其。
材料9:隱宮徒刑者七十馀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發北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馀。
材料10:三十六年,……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
由表及里地歸納材料8、9、10所包含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上述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本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郡縣制的確立及其影響
材料1: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
材料2:廷尉李斯議曰:“周、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材料3: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馀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材料4: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1、3的主張是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4的主張是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5: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6: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柳宗元《封建論》
你同意上述材料中的哪一種觀點?請說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檢測:
一、選擇題
1.下列對秦朝太尉一職的表述,錯誤的是
A.秦始皇任命太尉,讓其執掌軍權 B.是秦朝中央三個最高官職之一
C.其地位與丞相一樣 D.設置的目的是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2.秦統一后,革除東周政治弊端的重要決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焚書坑儒
C.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 D.制定《秦律》,依法治國
3.秦律的發現,印證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內容?
A. “(商鞅)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
B.《史記》:“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C.《詩經》:“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D.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4.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權是指
A.全國有統一的貨幣、度量衡
B.全國有通行的統一字
C.以皇權至高無上為最基本的原則
D.中央機構對地方機構實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統治者稱皇帝 B.中央政府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地方實行郡縣制 D.確立皇權至高無上
6. 中國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臣聞殷、周之王千馀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歸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此大臣的主張
A. 主張郡縣制 B. 反對郡縣制 C.反對中央集權 D.主張中央集權
7.下列官員中,最有可能被秦始皇當作心腹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衛尉
8. 秦和西漢前期,丞相為“百官之長”,其主要職責是
A.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B.對重大軍政事務作出決定
C.處理朝廷各種日常軍政事務 D.代表皇帝監督百官
9.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囂任南?たの窘y轄番禺、四會、龍川、博羅4縣,郡所設在番禺(今廣州)。根據秦朝制度的規定,與任囂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職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襲 B.事實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C.無權任免轄區內的縣令 D.和諸侯一樣擁有封地
10.秦始皇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當時所起的作用有
①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②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
③地方官員對中央和君主的依賴和向其負責④妨礙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1.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體現。閱讀下列有關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周武所封子弟周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2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郡邑,廢侯衛而為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3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變而為郡縣,則知郡縣之弊而將復變。然則將復變而為封建乎?曰:不能!饨ㄖВ鋵T谙;郡縣之失,其專在上。
——摘自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
請回答:
(1)材料一主要敘述了哪一歷史現象?
(2)“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作者對郡縣制的基本態度是什么?
(4)材料三是怎樣評價兩種政治制度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3640.html
相關閱讀: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