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18課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課標要求】
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內閣制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的特點。
【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光榮革命”、《權利法案》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等基本史實。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通過閱讀等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注意情境再現,分析材料。對相關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概括。探究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民主與專制斗爭的復雜性與曲折性;培養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理解和尊重人類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進一步樹立開放的世界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對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及特點的分析、理解與掌握
難點
依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在對本節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點的理解與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議會民主制的特點等。
【方法】
引導、探索、歸納、應用
【教學準備】
準備幻燈片 學生預習
【教材教法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光榮革命”。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經過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復雜和曲折的斗爭,1688年的“光榮革命”標志著這場革命的完成。第二,《權利法案》與責任制內閣。“光榮革命”后,議會權力逐漸擴大。1689年3月,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對王權的限制和議會所擁有的權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即君主立憲制。這種由議會制約王權的政體,完全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國家體制,已經是資產階級責任內閣制的雛形。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它作為資本主義的政治上層建筑,發揮了對經濟基礎的積極反作用。馬克思得出結論:“正是隨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在英國才開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造”。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什么是資產階級代議制?
代議制從本質上講是現代民主政治的產物,它是國家權力得以實現的主要形式。公民通過由自己的同意所選舉出來的代表來負責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務,這種間接民主又被稱為代議制民主。代議制最初是中世紀歐洲君主和貴族的發明,到現在才實現了民主制度的結合。
創設情境:幻燈片打出英國首相布萊爾與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交談的照片。問學生:誰的權力更大?這種國王無實權而首相是最高決策者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由此導入新課。
[新課]
一、光榮革命
(一)學生自學思考,總體把握:
(1)英國早期的議會是怎樣形成的?
(2)議會對王權起到什么作用?由此可知,英國議會自產生之日起,與國王之間就存在什么矛盾?
(3)英國資產階級為什么要革命?這次革命為什么稱為“光榮革命”?“光榮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1.議會的形成
(1)英國議會是資產階級議會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紀,大約在13世紀中期,議會制度形成,但還是封建性的。14世紀以后,議會逐漸分成上下兩院:上議院由貴族和教會代表組成,又稱貴族院;下議院由鄉紳和市民代表組成,又稱平民院。國王是議會的召集人。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構成英國的議會政體。但這一時期的議會仍然是封建性質的等級代議機構。
(2)引導學生從第106頁【歷史縱橫】中得出:議會是在王權的衰落中產生的,對王權起著限制作用。所以從一開始,議會與國王的斗爭就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斗爭主要體現在大貴族與國王的矛盾上。
2.“光榮革命”
(1)教師講述:新航路開辟后,英國處于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海外活動更加便利。英國積極開拓海外貿易,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起來。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實力不斷加強,他們同代表舊的生產關系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2)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具體回答有關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的問題,用幻燈片打出問題:①議會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②國王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③國王與議會斗爭的焦點是什么?④通過“光榮革命”上臺的威廉和瑪麗與革命期間的查理一世相比,其權力是變大還是變小了?為什么?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議會與王權之間的權力斗爭越來越激烈,終于引發了1640年的資產階級革命,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爆發了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威廉和瑪麗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稱為“光榮革命”。它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二、《權利法案》和責任制內閣
1.《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頒布)
幻燈片打出《權利法案》的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思考:《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力?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證了議會所擁有的哪些“自由”和權力?他的頒布有什么意義?
《權利法案》內容: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議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議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議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詢問。
◇為伸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議會應時常集會。
(立法權、稅收權、司法權、軍權、選舉權、言論自由、集會權利。
《權利法案》頒布后,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2.君主立憲制
(1)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教師向學生說明,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有一個從萌芽到鞏固的過程,然后由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概括:①13世紀中期,君主立憲制的萌芽;②1688年“光榮革命”事實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③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是正式確立的標志。
教師補充:④1701年議會通過了《王位繼承法》,進一步限制王權,提高了議會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鞏固了君主立憲制;⑤1832年第一次議會改革,工商業資產階級地位不斷增強,是君主立憲制的發展時期;⑥19世紀中期以來逐漸保守、定型。
(2)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內容,特別是《權利法案》的內容歸納,然后補充整理:
A.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融為一體的產物。
B.國王作為國家的象征,“統而不治”。
C.議會掌權(19世紀中期以來移到內閣和首相手中)
(3)君主立憲制的作用
引導、歸納:
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避免暴力和內戰,維護社會的穩定;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使英國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
(聯系現實)當今世界除英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日本、西班牙、荷蘭、瑞典、丹麥、比利時、盧森堡、泰國、柬埔寨等。)
3.責任制內閣
①根據課本第108頁【歷史縱橫】由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講述責任制內閣的由來,以增強趣味性。
②創設情鏡:根據第108頁的相關內容討論:布萊爾要想上臺組閣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教師整理學生的結論(工黨必須在下院大選中獲勝成為多數黨;工黨必須單獨擁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與其他黨派聯合擁有一半以上是席位。布萊爾本人必須是工黨領袖。要由國王任命)
從而理解責任制內閣:內閣要在下議院中占有決定作用的多數;在大政方針上閣員保持一致并集體負責;內閣所設的首腦有控制內閣決定的發言權,且必須是下議院多數黨的首領。內閣制的建立,使立法機構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調節了立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關系。

[知識結構]
議會制的形成
光榮革命 議會與王權的斗爭
光榮革命(1688年)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權利法案》(內容、作用)
建立
《權利法案》和內閣責任制的形成 君主立憲制 特點
作用
責任制內閣的形成
【相關知識鏈接、拓展延伸的知識點或與本課相關的背景資料】
1.什么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用憲法限制君主權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決定,君主沒有實權,而且本身俄也要遵循法律。
中世紀,在英王與貴族的斗爭中產生了議會。由于它是在王權衰落中產生的,因而對王權起著限制作用。新航路開辟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和具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新貴族形成并壯大起來。17世紀開始統治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厲行君主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利益,這是議會成為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國王斗爭的工具。隨著資產階級與王權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1640年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曲折斗爭,1688年“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同志最終得以確立下來;1689年議會頒布《權力法案》,它已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權力。此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日已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2.《權利法案》與責任制內閣
……靈俗兩界貴族與眾議員等……宣告:
1.凡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經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5.向國王請愿,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愿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
6.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起見,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置備武器。
8.國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9.國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
……
13.為伸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
彼等〔即靈俗兩界貴族與眾議員等〕并主張、要求與堅持上開各條為彼等無可置疑之權利與自由;凡上開各條中有損人民之任何宣告、判決、行為或訴訟程序,今后斷不應據之以為結論或先例。

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
每一個國家有三種權力:(一)立法權力;(二)有關國際法事項的行政權力;(三)有關民政法規事項的行政權力。
……
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執行這些法律。
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個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個機關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權和裁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

4.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法(1832年6月7日)
(1832年改革法案,標志著土地貴族、金融貴族與工業資產階級的妥協。改革法對工業資產階級有利;工人和小資產階級受財產資格限制得不到選舉權。)
1.鑒于國會眾議院的選舉議員辦法歷來弊端百出,亟宜采取有效措施以矯正之;宜剝奪許多微不足道的選區產生議員之權利,將該項權利授予人口稠密、資源富饒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額;宜擴充有權參加議員選舉之人數,使陛下臣民中許多從未參預其事者得享受此項權利;并宜減少選舉經費;國王陛下采納聚集在本屆國會內諸教會長老、世俗公侯以及眾議院議員之建議,征得其同意,并經其授權,特頒令:凡列入本法案附表(甲)之各城市選區自本屆國會終結之后不得再產生任何國會代表。
2.茲再頒令:凡列入本法案附表(乙)之各城鎮選區自本屆國會終結之后,只能產生一名國會代表,不得超過此數。
3.茲再頒令:凡列入本法案附表(丙)之各地區此后即遵循本法案的意圖,各自成為一城鎮選區,上述各選區應包括劃入其境界之某地或某些地區,其界線如何劃分將由本屆國會專為此事制定法案規定之。該項法案一經通過,即成為本法案之一部分,充分有效,猶如本法案之附件。凡列入附表(丙)之上述各選區在本屆國會終結之后,得產生兩名國會代表。
4.茲再頒令:凡列入本法案附表(。┲鞯貐^此后即遵循本法案的意圖,各自成為一城鎮選區,上述各選區應包括劃入其境界之某地或某些地區,其界線如何劃分將由本屆國會專為此事制定法案規定之,當該項法案一經通過,即成為本法案之一部分,充分有效,猶如本法案之附件。凡列入附表(丁)之上述各選區,在本屆國會終結之后,得產生一名國會代表。
19.茲再頒令: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奪法律行為能力,并根據普通法或衡平法(衡平法是從過去英國御前法庭所執行的非常法發展而來的一些條例,以補充普通法和成交律。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衡平法更能主持公道。──譯者)執有任何依租簿而獲得的土地或產業之產權,或依除自由產權外的任何其他租佃方式而獲得,不論享用該項權利限于其本人終身,或另一人終身,或任何其他諸人終身,或為任一較大的產業代管;其凈年值除繳納該項土地之一切租稅及費用外,不少于十鎊者,即有權參加選舉其本區代表,代表該項土地或租地所在的州郡,或隸該州郡之某一區某部分,或某一范圍,參加下屆國會。
20.茲再頒令: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奪法律行為能力,而系任何土地或產業──不論由于自由產權或任何其他租佃方式──之租賃人或代理人,其原定租期在六十年以上(不論享用該項土地是否限于一人或多人終身),不論有效年限之多寡,其凈收入,除繳納該項土地之租稅及費用外,年在十鎊以上者;或其原定租期在二十年以上(不論享用該項土地者是否限于一人或多人終身),不論有效期限之多寡,其凈收入除繳納該項土地之租稅及費用外,年在五十鎊以上者;或任何土地或租地之佃戶,凡真誠按時繳租每年在五十鎊以上者,得有權參加選舉其本區代表,代表該項土地或租地所在的州郡,或隸屬該州郡之某一區、某部分、某一范圍,參加下屆國會;唯任何轉租人或轉租契約之代理人不得參加該項選舉,不論其原定租期為六十年或二十年,除非他在實際上占有該項產業。
27.茲再頒令:凡在能產生一名或數名國會代表之各城或城市選區居留之成年男性,未被褫奪法律行為能力,而在其居留地──即在上述城市或城鎮選區,或在參加該城市或選區選舉之地區內──擁有或租有任何住宅、倉庫、賬房、商店或其他房屋,不論系單獨擁有房屋,或除房屋外并擁有與上述之城市、城鎮、選區或地區相毗連之土地,不論系本人所有,抑或租自同一房主,年值在十鎊以上,并依照下文條款合法登記者, 得有權選舉該城市或城鎮選區一名或數名國會代表……
36.茲再頒令: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記作為選民,選舉該城市或城鎮選區之一名或數名國會代表,假如他在當年七月底之前十二個月中曾接受教區賑款或其他救濟金,依照目前議會法之規定,他喪失了選舉國會代表的資格。
──錄自《世界史資料叢刊》初集,《1815?1870年的英國》

5.英國議會的選舉情況
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英國的議會選舉仍然實行沿襲已久的傳統選舉制度。當時,選區不是按照各地區人口數量平均劃分的,有關選舉權的規定在各地區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自由產業所有者年收入在40先令以上者才有選舉權。但是也有例外,在包括威斯敏斯特選區在內的12個選區,就實行與成年男子普選權相近的選舉制。當時的選舉雖然是在公開方式下進行,但普通選民很容易受到有權勢人物的影響。由于議會有很大權力,所以許多有權勢的人物都想盡辦法通過選舉進入議會。他們操縱輿論,賄買選民。1689年,哈威斯一位貴族為了當選議員,用了8鎊6先令8便士的錢去賄買;1727年,一位伯爵為了在議會獲得一個議席,花去了900鎊。喬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時,一個議席標價為1 500鎊;到喬治二世(1727~1760年在位)時,漲到2 000鎊。這些有權勢的富翁為了能進入議會,依仗自己的財勢,到處拉選票。有人統計,在18世紀中期,有106名權勢人物操縱了192個議席的選舉。

6.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形成與演變
輝格黨和托利黨是17世紀末在英國出現的兩個正在形成中的政黨,當時,它們實際上還算不上是完全意義上的政黨!拜x格”一詞起源于蘇格蘭的蓋爾語,意為馬賊。“托利”一詞起源于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1679年,當議會討論詹姆士公爵(即后來的詹姆士二世)是否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時,議員們展開了激烈爭論。贊成的人被對方稱為“托利”,反對的人則被對方稱為“輝格”。漸漸地,雙方各自都以此自稱。后來,雙方的觀點都發生了變化,輝格黨對君主不再持完全的否定態度,因為“光榮革命”后英國君主的權力已經受到種種限制;托利黨也逐漸改變了堅決擁護專制君主制的立場,因為他們幾次恢復舊王朝的企圖都因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而失敗。久而久之,國王發現,無論是輝格黨還是托利黨,當其中一個在議會中占多數時,就最好任命這個黨的成員為內閣大臣,內閣就不會同議會鬧矛盾。18世紀上半期,輝格黨在政治上占優勢,是議會多數黨,故此,輝格黨執政近半個世紀。18世紀后半期,托利黨才得以執政。工業革命以后,兩黨的主張發生一些變化。大約在19世紀30年代,托利黨改稱保守黨,輝格黨改稱自由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出現于19世紀60年代。

7.英國首相布萊爾與伊麗莎白二世交談

8.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年),一生模范地履行歷險君主的職責,深受國民的愛戴。
她繼承王位時只有18歲,輝格黨首相墨爾本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個立憲君主,教會她不憑感情用事,心平氣和與民選的首相共事,哪怕她從心底里厭惡這個首相。維多利亞女王變得成熟以后,盡量克制自己,盡管他不喜歡輝格黨領袖羅素,也不喜歡自由黨首相格拉斯頓,但是他仍舊尊重政府領導者的決策。溫斯頓?丘吉爾夸他“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只隔代國王的行動準則”。

【本課教材與前后內容的銜接】
本課是第七單元的第一課,在學新課之前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整個單元,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資產階級代議制。
當今資本主義各國國情各異,政體亦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國家權力都掌握在經選舉產生的議會手中,此即代議制。這一制度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程,至今仍顯示出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17?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封建專制制度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誕生,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為鏟除專制注意,實現政治民主化,同舊勢力進行了艱苦復雜的斗爭,先后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君主立憲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完善,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不少國家后來都采用了這一模式。

【如何讓學生掌握本課重難點知識的做法】
①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②對于重點知識可以教給學生巧記憶、巧理解的方法。比如:對于英國君主立憲政體下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列圖是加深理解、記憶

組織 任命

【如何處理好時間緊和內容多的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注意緊扣課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可以放心地讓學生自己解決。對于無法照顧到的知識點,可以用習題的形式來解決。

【教學啟發、反思或后記】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資料(歷史縱橫、資料回放等)創設情境,既可以節省時間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課堂成敗的關鍵,而聯系生活則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法寶。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是低效率的課堂。
3、教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講述。如果對學生的認識和了解不夠,則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知識與能力鞏固】
一、選擇題
1.英國議會制度基本形成是在 ( )
A.13世紀 B.14世紀 C.15世紀 D.17世紀
2.英國在1640?1689年的政治體制先后為 ( )
A.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封建專制、共和制
B.君主專制、封建專制、共和制
C.封建專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
D.封建帝制、君主立憲制
3.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確立指出的情況,下列文獻可供參考的是 ( )
A.《權利法案》 B.《大憲章》 C.《牛津條例》 D.《獨立宣言》
4.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1689 年《權利法案》頒布的主要意義在于 ( )
A.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體
B.以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取代專制王權
C.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范
D.國王“統而不治”,成為名以上的元首
5.對英國內閣制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形成于18世紀初 B內閣首相由下院中多數黨領袖出任
C.議會要對內閣負責 D.政府要對議會負責
6.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后,哪個階層獲得了更多的政治權利? ( )
A.大資產階級 B.工業資產階級 C.工人階級 D.新貴族
7.有人說英國的革命實際上是議會的變革,“革命前世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边@實際上表明 ( )
A.革命前后國王的地位沒有發生變化,議會代表的階級利益發生了變化
B.革命前后議會和國王共同掌握國家大權,議會監督國王
C.革命前后議會與國王不僅互換了位置,而且發生了質變
D.革命之改變形式,本質未變
8.英國議會出現的實質是 ( )
A.王權已經沒落 B.資產階級已經非常強大
C.向中央集權體制過渡的產物 D.貴族跋扈的產物
二、材料分析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國王是法律的創造者,二妃法律創造國王!偃绯济裾J為國王濫用權力,他們只能祈求上帝開導國王,把他引到正確的道路上去!駹幷撋系勰茏鍪裁词菬o神和瀆神一樣,作為一個臣民去爭論國王能做什么,或者國王不能做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圖亞特《神權》(1603年)
材料二 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在于保護他們的財產,他們選擇一個立法機關并賦予其權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樹立準則,以保衛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斄⒎ㄕ邆儓D謀破壞人民的財產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于權力下的奴役狀態時,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處于戰爭狀態。人民因此就無需再與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與人們的抵抗強暴的共同庇護。
??(英)約翰?洛克《政府論》(1688年)
請回答:
(1)兩則材料的思想是否一致?界和材料具體說明。
(2)兩則材料都提到“上帝”,分析其各自的意圖。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理論?根據材料概括洛克的政治主張。
(4)結合史實,分析上述思想在其所處時代的影響。
答案:
選擇題:ACABCBCB
材料分析:
(1)不一致。材料一人為國王凌駕于法律之上,人民無權限制國王的行為,國王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材料二人為統治者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法律應體現人民的利益和保護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如果統治者違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權反抗。
(2)材料一引用“上帝”是要說明“君權神授”;材料二應用“上帝”是要說明“天賦人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4260.html

相關閱讀: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