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課題]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
[課型]
新授
[第
課時]
[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巴黎公社失敗后在國民議會中的派系和權力之爭、掌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基本內容;
2、對兩部憲法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認識資產階級憲法的本質;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用及對世界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表,再現法蘭西共和國之路的艱難;
2、通過史論結合分析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法蘭西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特點、意義。
3、比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兩部憲法的異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法、德兩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及其影響的學習,明確資產階級代議制的作用是一致的,即為資產階級管理國家提供了政權組織形式,保障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權力。
2、認識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主義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
[重點]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具體內容
[教學難點]
分析比較兩國民主政治的特點,并能結合其國內外氣勢探究其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
1)同學們知道現任的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嗎?
法國總統是希拉克,德國總理是施羅德,他們曾多次到中國訪問。
2)法德兩國是歐盟的的重要成員國,與中國的關系密切,兩國元首曾多次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大家知道這兩國的國體和政體嗎?
法國和德國都是資產階級共和國,都實行資產階級代議制。
3)那么兩國的國體和政體是怎樣形成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3課《民主政治的擴展》,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大家就會清楚法國和德國的國體和政體的淵源了。
一,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歷史背景——震蕩中的法國;
1)法國近代政體的演變:政局動蕩不安(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法國政權更迭頻繁,政局動蕩。)
自1789年以來,法國政局是如何變換的?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國之路
1589年—1792年 波旁王朝的統治
1792年—1804年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804年—181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資產階級軍事獨裁政權
1814年—1830年 波旁王朝復辟
1830年—1848年 “七月”王朝(君主立憲制)
1848年—1852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2年—1870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194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二戰后1946第四共和國、1958第五共和國)
2)德國軍隊:在普法戰爭中獲勝的德軍還占領著法國近20個省。
3)人民革命力量:(巴黎公社)一些大城市的人民還掌握著武裝。
4)共和與帝制的斗爭:各派政治力量圍繞著共和與帝制的政權形式問題展開了反復較量。
①在國會中:保皇派占430個席位,共和派只有200個席位。
②梯也爾政府:“沒有共和派的共和國”,梯也爾是;逝,他雖然想恢復帝制,但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貿然廢除共和制,法國名義上仍是共和國,但由于他繼續瘋狂破壞“國際工人協會組織”,野蠻屠殺巴黎公社戰士,取消出版、結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壓制共和派,所以做沒有“共和派的共和國”。
③麥克馬洪政府:直接著手恢復帝制,甚至定制了迎接國王的馬車,縫制了國王的衣服,準備發動政變。
教師總結:在各種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在廣大工人群眾和士兵的強烈要求下,;逝苫謴偷壑频幕孟胫荒苁瞧飘a,法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艱難的斗爭中得以確立。
2,憲法的通過——“一票共和”;1875年1月國民議會通過
請問:為什么叫“一 票共和”?
答:因為國民議會僅以一票多數通過。
問: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當時保皇派勢力也很強大。
問:憲法是何時通過的?
答:1875年1月國民議會通過。
老師總結: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通過,使共和政體在法律上得以確立起來。
3,憲法的內容;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思考法國1875年憲法主要有哪些內容?
1)1875年憲法賦予了總統極大的權力?(行政權歸總統)
任職7年,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有權任命文武官員、締結條約、實行大赦等;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2)對議會是怎樣規定的?(立法權歸議會)
議會采取兩院制,參議院通過間接選舉產生,有權否決眾議院通過的法律,內閣要對參議院負責。
3)你知道法國的國歌和國慶日嗎?法國1875年憲法是怎樣規定的呢?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法國國慶日是7月14日。
4)法國1875年憲法還有什么規定呢?
把“政府的共和國形式”等內容寫入了憲法之中,從而在法律上阻斷了保皇派復辟的可能。
4、憲法的影響;
法國憲法的頒布有什么影響呢?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有什么積極的意義,請同學們思考。
1)進步性:確立了共和政體,符合時代的潮流,是法國工業革命完成后進入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必然結果。它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這部憲法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2)局限性:憲法中規定總統和參議院的權力很大,這是;逝珊唾Y產階級共和派相妥協的產物。(法國共和政體沒有因為1875年憲法的頒布而鞏固。為鞏固共和政體,共和派人士還需進行長期頑強的斗爭)
【問題探究】法國民主共和制度確立的標志是?確立的根本條件是什么?
1)標志: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通過。
2)根本條件:工業革命,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延伸拓展】1875年憲法只是以一票的多數通過,說明當時保皇派的勢力非常強大,但法國的共和制度是逐步得到了鞏固,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1)法國工業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不斷增強。
2)法國人民包括資產階級為民主共和而進行的不懈的斗爭。
3)民主政治是歷史發展的潮流。
二,德意志帝國憲法——脆弱的德國民主;
1,歷史背景:德意志的統一;
以 三次王朝戰爭 方式打敗了 丹麥 奧地利 法國 ,領導人 俾斯麥 ,領導階級 容克貴族 。
完成:時間 1871 ,標志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皇帝 。
2,憲法頒布:1871年4月。
——帝國憲法的通過,確立了德意志帝國立國的基本原則。
3,憲法的內容:
1)國體——聯邦制國家;
①憲法規定帝國為聯邦制國家,國家的組成情況如何?
由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等22個邦和3個自由市組成。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限如何?
帝國政府掌握軍事、外交、海關和銀行立法、征收間接稅、頒行民法及刑法等權限;各邦則保留了一些自治權。
2)政體——君主立憲政體;
①皇帝:“聯邦主席由普魯士國家擔任,稱德意志皇帝”。是國家的元首,擁有任命官吏、創制法律、統率軍隊、決定帝國對外政策以及主宰議會等大權。
②宰相:宰相只對皇帝負責,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力。
③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
4,德意志帝國性質:德意志帝國是容克貴族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國家。
5,評價:
1)局限性:民主立憲是虛,君主專制是實;容克貴族占主導地位,資產階級則次之。(德國的民主并不充分,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殘余,表現在政治上君主擁有很大的權利,軍事上的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所以馬克思說德國是一個軍事專制的國家。)
2)進步性:是德國邁入資本主義時期的標志。在帝國政府的保護下,德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19世紀末躍居世界第二位)
【問題探究】指出德意志的君主立憲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不同:
英國
德國
君主
國王統而不治,屬虛君
皇帝是實際的國家首腦
(內政、外交、法律、軍事)
內閣
內閣首相只對議會負責
內閣宰相只對皇帝負責
議會
(兩院)
普選產生的下院擁有實權,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較小。
各邦君主任命的聯邦議會(上院)擁有實權,普選產生的帝國議會(下院)作用較小。
德國和英國確立起來的都是資產階級政體,但都保留了君主。
2)原因:
①德意志的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容克貴族領導了德意志的統一,統一后的德意志政權主要是掌握在容克貴族地主的手里。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殘余。
②而英國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同封建勢力進行了反復的斗爭,封建勢力遭到了比較重大打擊。他們掌握了國家的領導權,通過立法限制了國王的權力。
【問題探究】對比法國共和制與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法國共和制
德國君主立憲制
不同點
政治體制
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
國家元首
總統
皇帝(權力中心)
國家元首
產生方式
選舉產生
皇位世襲
議會構成
兩院制
(參議院、眾議院)
兩院制
(聯邦議會、帝國議會)
議會的
權力和地位
國家政治的中心,
有立法權
作用較小
內閣
內閣對參議院負責
宰相只對皇帝負責,
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力
立法與行政機關的關系
總統及其內閣政府對議會負責。
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權于一身,議會大受限制。
相同
點
代議制
的形式
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代議制
階級利益
都代表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
1,我們通過對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學習,知道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那么,資產階級代議制度是何時通過何種方式確立的呢?
19世紀70年代,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革命戰爭或和平改革制定了憲法,設立了議會,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
2,資產階級代議制有何特征?以選舉和議會立法為主要特征。
資產階級代議制度,使歐洲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潮由理論付諸實踐,從政治體制上對君主專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大廈的頂梁柱。
3,盡管資產階級代議制維護的仍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且在歐美部分國家尚未成熟,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請問有什么意義?
1)對歐美:19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歐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斷擴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議制度,調節、緩和了矛盾,穩定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秩序。
2)對世界:伴隨著“西學東漸”的潮流,資產階級代議制還擴展到了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比如中國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維新等。)
(三)總結
師:我們通過對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學習,知道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那么,資產階級代議制度是何時通過何種方式確立的呢?
生:19世紀70年代,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革命戰爭或和平改革制定了憲法,設立了議會,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
師:資產階級代議制有何特征?
生:以選舉和議會立法為主要特征。
師總結:資產階級代議制度,使歐洲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潮由理論付諸實踐,從政治體制上對君主專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大廈的頂梁柱。
師:盡管資產階級代議制維護的仍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且在歐美部分國家尚未成熟,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請問有什么意義?
生:19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歐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斷擴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議制度,調節、緩和了矛盾,穩定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秩序。
師: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美不斷擴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有沒有影響呢?生:有。
師:伴隨著“西學東漸”的潮流,資產階級代議制還擴展到了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民主政治的擴展,在法國和德國都確立了民主制度,盡管還有局限性,但是畢竟是重大進步,對兩國都產生的重大影響。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歐美及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不斷擴展和完善,對人類社會的民主政治的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業布置]
作業本及單元卷
[課后反思]
本課基本上是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問題問得比較多。我想做個嘗試,發現還是不太好?瓷先ヒ粏栆淮,氣氛很好。但現在看來問題太淺顯,不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后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4436.html
相關閱讀: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