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必修2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j.Co M
必修2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學案

【學習目標】

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知識梳理】

考點1 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  

1.國民經濟的恢復 

(1)背景:新中國成立時,國民經濟全面崩潰。

(2)完成:_____年,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

(3)作用:為國家開展________________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2.“一五”計劃建設

(1)背景:我國是一個落后的________,重工業無從發展。

(2)任務:優先發展_______,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

(3)成就: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廠、________、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

(4)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________。

3.三大改造

(1)內容:對農業、手工業、________進行改造。

(2)基本途徑和方式:廣大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手工業者加入_______;資本主義工商業掀起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

(3)意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________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

考點2 探索與失誤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①內容:正確分析了國內________: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的從落后的________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②意義:分析正確、成功探索、未能堅持。

(2)“八字方針”:①背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②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意義:從1962年起,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到______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領域取得重大成就。

2.探索失誤

(1)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制定:①內容:________,力爭上游,________地建設社會主義。②評價:全國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①“大躍進”:片面要求大辦________、大辦農業。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一切財產由公社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大辦_______。

(3)影響:為背景及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超越了_______,導致國民經濟出現混亂。1959~1961年,我國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考點3 國民經濟的劫難

1.原因:1966年,中國爆發了“________”,動亂由思想文化領域、政治領域擴展到______。

2.表現

(1)許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規章制度被廢除。

(2)工人、干部停產“______”。

3.調整

(1)______著手恢復調整國民經濟,1973年出現復蘇局面。

(2)______全面整頓,1975年國民經濟呈現回升狀態。

【基礎練習】

1.關于“一五”計劃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是其基本內容之一 ②迅速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其基本的任務之一 ③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④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2.下列兩幅反映同一歷史時期社會現象的圖片,其共同主題是( )

陜西省關中產棉區
婦女互助組在摘棉花慶祝公私合營

A.聯產承包激發生產積極性 B.人民慶祝實施股份制

C.三大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 D.城鄉居民掀起“大躍進

3.右圖是一份地方報刊的號外,它說明當時的社會( )

A.注重科學,實事求是

B.忽視工業,片面發展

C.思想解放,決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傾浮夸

4.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一五”計劃完成 ②“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實施 ③中共八大召開 ④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的提出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互動探究】

一、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

1.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經濟狀況如何?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哪些?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2.國家開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要解決的兩大基本任務是什么?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顯著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我國為什么這么做?一五計劃的完成有著怎樣的影響?

3.在工業化建設的同時開展社會主義改造,這種改造的實質是什么?建國后的土地改革,剛剛使農民獲得渴望已久的土地,現在又對農民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你認為農民會支持嗎?最終改造的成果怎樣?有著怎樣的影響?

二、探索與失誤

1.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是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八大對新形勢下國內主要矛盾作了分析,主要有哪些矛盾?矛盾的實質是什么?解決矛盾的關鍵是什么?

2.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其內容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條總路線?

3.在總路線的指導下,全國上下迅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是什么?結果如何?黨中央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失誤呢?是怎樣糾正的?

三、國民經濟的劫難

“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擴展到經濟領域,使得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損失慘重。那么“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樣對國民經濟產生破壞的呢?在1973年和1975年國民經濟為何有所回升?

【效果檢測】

1.右圖是一幅于1958年所繪畫的農民壁畫。畫中的文字 是“稻子玉米搭彩門,悟空說是南天門,社員高坐哈哈笑,‘這是俺社幸福門’”。壁畫體現了( )

A.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

B.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C.“左”傾錯誤發展嚴重泛濫

D.科技發展的巨大成果

2.毛澤東在建國初期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睂@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

①中國工業基礎落后 ②經濟建設要以重工業為主 ③我國將大量進口汽車、飛機、坦克和拖拉機 ④我國的輕工業和農業發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958年,中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主要教訓是( )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B.經濟建設一定要快速發展

C.社會主義階段要實行按勞分配 D.經濟指導方針要符合經濟規律

4.中國曾流行過這樣一句口號“螞蟻啃骨頭,茶壺煮大牛,沒有機器也造火車頭!痹摽谔柗从吵鲈谥袊鐣髁x制度已經建立的條件下( )

①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空前高漲 ②先進的社會制度創造了無窮的社會生產力 ③中國社會出現了一種盲動急躁的情緒 ④中國人民具有卓越的創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腳踏黃河水倒流,搬來泰山做枕頭;決心苦戰十五年,趕上英國不發愁!边@首新民歌創作的時代背景是 ( )

A.延安大生產運動 B.農業合作化高潮

C.“大躍進”運動 D.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6.閱讀以下國民經濟統計表:

農業輕工業重工業
在總產值

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1%52.1%
增長率-22.8%47%223%

對以上統計表理解正確的是( )

A.我國已經建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B.工農業生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C.國民經濟建設出現了嚴重的比例失調 D.我國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D 2.C 3.D 4.D

【效果檢測】

1.C 2.A 3.D 4.D 5.C 6.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6811.html

相關閱讀: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