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二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以詩說史】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北宋張俞《蠶婦》
這首詩揭露了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當時真正的勞動者過著窮苦的生活,連自己親自做的羅綺都不能穿,而那些達官貴族卻穿著綾羅綢緞。反映了當時的絲織品主要供官僚貴族消費,而辛苦勞作的織女們卻衣衫襤褸的社會現實。
【課標點擊】
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知識清單】
清單一 田莊手工業
1.經濟形態:
(1)田莊在經濟形態上屬于① ,這種經濟形態的特點之一,是在一個小的社會單元內部,可以基本做到② 。
2.生產經營活動:
(1)農業生產:糧食作物等的栽培;
(2)手工業生產:田莊的手工業也是③ 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3)勞動者負擔繁重:承擔農耕、手工業勞作;衛戍田莊。
清單一 ①自然經濟 ②自給自足 ③自然經濟
清單二 “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
(1)性質:① ;
(2)職能:負責制造② 專用和③ 私用的物品;如西漢時在首都設立④“ ”,在⑤ 設立“三服官”;
(3)評價:
a工官工場的經營對朝廷財政是一筆大的支出;
b工官的制作工藝水平,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
(4)影響:
a水準較高的技術發明和革新不能服務于社會;
b行業之間相互隔絕,使新技術難以推廣;
c技術工藝傳承的封閉性,往往導致其失傳。
2.“匠戶”制度:
(1)概念:工匠被編入專門的⑥ ,其職業由子孫世代承襲,不得脫籍改業;
(2)影響:
a統治者可以方便地征調各類工匠;
b匠戶沒有人身自由,勞動創造性受到束縛。
清單二 ①皇家工場 ②官家 ③皇帝 ④東西織室 ⑤齊郡 ⑥戶籍 
清單三 織女的勞績
1.原始社會:
(1)基本特征:紡織技術萌芽;
(2)紡織原料:① 、② 和絲。
2.商周時代:
(1)甲骨文中出現關于祭祀蠶神的內容;
(2)商代有負責指導蠶桑生產的專職官員;
(3)出土的商代遺物中多次發現玉蠶;
(4)從事紡織生產的人被稱為“國有六職”之一。
3.漢代:
(1)紡織品花色品種多;如素紗禪衣、起絨錦;
(2)中國被羅馬等國家稱為③“ ”。
4.唐代:
(1)④ 紡織作坊興起;
(2)官營紡織業規模相當大;
(3)朝廷每年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可觀。
5.宋代:
(1)⑤ 種植和棉紡織技術推廣到閩粵地區;
(2)絲織工藝水平有新的提高。
6.明代:
(1)蠶桑、棉花種植面積擴大;
(2)紡織手工業作坊或工場中集中了數量眾多的雇工;
(3)紡織業發達地區出現⑥ 市場。
清單三 ①麻 ②葛 ③絲國 ④私營 ⑤棉花 ⑥自由勞動力
清單四 攻金之功
1.青銅業
(1)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已開始使用銅器,主要是小件工具或① ;
(2)商代:青銅器生產規模大;
(3)西周:工藝水平高;青銅器大多作為② 的象征,代表權力和秩序;
(4)春秋時期:礦井遺址中有銅質工具;
(5)秦漢時期:青銅防銹蝕技術相當先進。
2.冶鐵業
(1)春秋時期:
a中國最早的③ 冶煉鐵器出現;
b我國冶煉生鐵與塊煉鐵同時發展;
c煉鋼和淬火工藝有所發展。
(2)戰國時期:礦井遺址中有大量鐵質工具;
(3)西漢時期:
a冶鐵開始使用④ 做燃料;
b供風形式:豎爐冶鐵由自然通風到人力皮囊鼓風到蓄力馬排鼓風;
(4)東漢時期:杜詩創造出借用⑤ 作為動力的鼓風裝置。
清單四 ①生活用具 ②禮制 ③人工 ④煤炭 ⑤水力
清單五 奪得千峰翠色來
1.原始時代:彩陶表現出相當高的工藝水平;① 出現。
2.商周時代:早期瓷器釉陶流行,也稱做② 。
3.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是陶發展到瓷的過渡階段。
4.唐代:
(1)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主要有③ 的青瓷,邢窯、景德鎮、大邑的白瓷;
(2)長沙銅官窯首創④ ,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
5.唐宋以來:定窯、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耀州窯的產品聞名天下;
6.清代:
(1)康熙年間,發明⑤ 瓷器工藝;
(2)⑥ 時期,粉彩瓷器燒制技術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清單五 ①蛋殼黑陶 ②原始青瓷 ③越窯 ④釉下彩繪 ⑤粉彩 ⑥雍正
【核心突破】
1.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原始社會晚期,手工業就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持續不斷地發展;
(2)多種經營模式長期并存。春秋戰國以前,手工業由官府壟斷。春秋戰國以后,形成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等多種經營模式并存的格局。
(3)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官營手工業規模龐大、行業眾多、分工細致、組織形式嚴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產武器裝備等軍用品和供皇室貴族消費的日用品。它利用國家權力征調最優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十分精美。如“工官”制度、匠戶制度都屬于官營手工業的范疇。
(4)私營手工業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其中某些部門在明清時期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如明代,紡織手工業作坊和工場中集中了數量眾多的雇工,而且在一些紡織業發達的地區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5)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場上出售。如《顏氏家訓》說,農家以耕作為主,兼營副業,一般日用,能夠做到“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
例題:在古代中國手工業中( )
A.長期以來多種經營模式并存 B.官營手工業主要供平民消費
C.私營手工業主要供自己消費 D.家庭手工業主要供民間消費
解析:A 在古代中國的手工業中,長期以來形成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等多種經營模式并存的格局。官營手工業主要供皇室貴族消費,私營手工業主要供民間消費,家庭手工業主要供自己消費。
2.中國古代自然經濟的概念、特點及評價
(1)概念:
自然經濟:為了滿足生產者本身或本經濟單位(如氏族、莊園)的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經濟,也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
(2)特點:
①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直接滿足本經濟單位或生產者個人的需要;
②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且家庭手工業附屬于農業;
③以家庭(或莊園)為基本的生產單位,同時又是自我消費單位;
④因循守舊、墨守成規、閉關自守;
⑤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
(3)評價:
積極影響:
①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早期,小農農經濟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農民手中掌握部分生產資料,對產品有一定的支配權,生產積極性提高;土地較少,農民通過提高耕作技術來提高產量,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
②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有利于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
消極影響:
①狹隘性: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與外界聯系較少,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落后性: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簡單的性別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
③脆弱性: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較差。
例題: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
①個體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②生產的目的主要是滿足自身生活所需,交納賦稅
③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產
④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A 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個體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的目的主要是滿足自身消費和交納賦稅,除了鹽鐵以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應當排除③。
【基礎檢測】
1.如果你想了解漢代田莊里的生產、生活方式,可以查閱( )
A.《顏氏家訓》 B.《四民月令》 C.《周禮?考工記》 D.《說文解字》
1.B《四民月令》是一部供地主家庭使用的日常生活用書,反映了漢代田莊里的生產、生活方式。
2.祈盼”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美好愿望,這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一個特點是( )
A.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家畜養殖的傳統  B.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C.牛耕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
2.B首先注意回憶教材內容中關于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有哪些,然后分析題干和所給選項。從題干來看,既希望“五谷豐登”,也祈盼“六畜興旺”,顯然反映的是“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這一特點。
3.在中國古代,最精美的手工業產品大多來自( )
A.家庭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 C.私營手工業 D.官營手工業
3.D在中國古代,由于官營手工業制作工藝水平,代表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因此它的產品品質較高,最為精美。
4.“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痹娭兴从车墓糯痰溃钤鐟_始于( )
A.漢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4.A 詩句中講述的是古代波斯來東方交換商品的史實,從“桑麻”可以判斷出商道應為漢朝的絲綢之路。
5.據(蘇州府風俗考》記載,明朝蘇州“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無主者,黎明立橋以待!抗ぷ鳒p,比輩衣食無所矣。”材料中反映出當時蘇州的情況有( )
①工匠技術水平 ②出現自由勞動力市場 ③存在失業現象 ④實行計時工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A 從“工匠各有專能”可以得出①,從“無主者,黎明立橋以待”可以看出②,從“匠有常主,計日受值”可以得出④,從“工作減,比輩衣食無所矣”可以得出③。
6.同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我國古代鋼鐵技術發展的獨特途徑是( )
A.中國最早使用人工冶鐵 B.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隕鐵的國家
C.生鐵和塊煉鐵同時發展 D.鍛鐵和鑄鐵大體與埃及等地區同期
6.C 中國使用隕鐵和人工冶鐵較兩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和埃及稍晚,所以A、B兩項錯誤;D項是與世界其他地區相同之處;中國古代鋼鐵技術發展的獨特之處在于生鐵和塊煉鐵同時發展,而世界其他地區從塊煉鐵到生鐵器物的應用,經歷了2000多年之久。
7.下面是某人觀察下圖后的感悟,正確的是( )

A.既能灌溉又能排澇 B.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
C.借助水力鼓風冶鐵 D.有利于農業精耕細作
7.C 此題屬于對教材隱性知識的考查。此圖為東漢杜詩發明的水排,其主要功能是為冶鐵業提供動力。
8.“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一唐代著名詩句贊美的是古代( )
A.浙江的青瓷 B.河北的白瓷
C.山東的黑陶 D.中原的鐵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4979.html

相關閱讀: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