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13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重點:對外開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難點: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課前自主學習
1.我國經濟特區有五個,即1980年在廣東省設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省的____________,1988年增設____________為經濟特區。
2.____________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經濟特區是發展____________的“排頭兵”。
3.1984年,國家開放14個沿海城市,江浙兩省成為開放的重點省,其中江蘇開放了連云港和____________,浙江開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85年以后,國務院決定將 、 、 和 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到1992年沿海經濟開放區已從南到北連成片,形成沿海經濟開放地帶。
5.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形成 、 、 、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開放體系,它的形成,標志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課堂合作探究
知識點一經濟特區的創辦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大潮,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的設立有什么重大意義?
1.含義:
指國家劃出一定范圍,在這里實行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經濟政策,如在吸引外資、減免稅收等方面,給予特殊待遇,以此引進外資、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2.概況
(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先在深圳、珠海兩地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國家正式將“出口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
(2)1988年,中國設立海南省,劃出海南島設置海南經濟特區.
(3)國家在吸引外資、減免稅收等方面,對經濟特區給予特殊政策,促進了經濟特區迅速發展。
(4)特區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成為全國排頭兵。
3.意義
(1)特區外向型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對沿海地區實行外向型經濟戰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2)特區的改革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3)實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經濟管理體制的特區,是經濟體制改革試驗的適宜場所。
【例l】改革開放初期,中央在深圳、珠海設立經濟特區,是基于它們 ( )
A.臨近港澳
B.經濟發展水平居于全國前列
C.已有許多外資企業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績
【變式題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東成為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其優勢在于廣東 ( )
①毗鄰港澳,有對外開放的地理優勢
②作為僑鄉,有利于吸引華僑回國投資
③歷來是對外開放的門戶
④具有比國內其他地區更雄厚的工業基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知識點二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
為加快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經濟,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匯人世界經濟潮流。我國確立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有何作用?
1.開辟沿海港口城市
(1)措施:1984年國家決定開放天津、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2)意義:加快了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的步伐。
2.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1)措施:
1985年以后,國務院決定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勃海灣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到1992年沿海經濟開放區已從南到北連成片,形成沿海經濟開放地帶。
(2)意義:
進一步深化了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對促進本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內地開發,都有深遠影響。
3.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1)措施:
中國政府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出一定的區域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引進外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工出口產品為主,具有人才、技術、知識密集等特點,是新型的經濟區。
(2)意義:
①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在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促進區域經濟新的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窗口、輻射、示范、帶動作用。
②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例2】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是通過 ( )
①設立沿海開放城市 ②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
③設立經濟特區 ④開放內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變式題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對外開放與19世紀中期以來的開埠通商的本質區別是 ( )
A.開放的領域不同 B.開放的對象不同
C.開放的前提不同 D.開放的方式、方法不同
知識點三浦東的開發和開放
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步浦東的進一步開放與舊中國上海的“開放”有什么本質區別?它的開發與開放有什么重大意義?
1.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決定以此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的新飛躍。
2.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3.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開放體系,它的形成,標志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例3】下列關于浦東開發目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
B.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
C.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新飛躍
D.僅僅為了推動上海經濟的發展
【變式題3】以下有關浦東的開發和開放的敘述,不正確一項是 ( )
A.浦東開放前因交通不便,經濟落后于浦西等區域
B.浦東開發是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步驟
C.浦東開放后,依靠上海的原有基礎和獨特優勢,發展非常快
D.經過十多年的開發開放,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

鞏固測試
1.從我國對外開放地區中可以得出經濟特區、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大都在東南沿海地區的結論,中央政府這樣做的主要依據是 ( )
A.與外國交通便利 B.人們思想開放,容易接受新經營方式
C.僑胞多,容易吸引外資 D.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經濟結構
2.我國在開放城市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 )
A.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投資
B.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C.設立在舊經濟區基礎之上
D.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3.我國經濟特區的作用有 ( )
①技術窗口 ②管理窗口 ③知識窗口 ④對外政策窗口 ⑤消費窗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4.我國設立的沿海經濟開放區不包括 ( )
A.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
B.環黃海經濟開放區
C.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
D.閩東南開放區
5.十一屆三中全會中,下列省市先后列入對外開放區域的是 ( )
A.珠海一上海一上海浦東新區一海南
B.深圳一海南一上海一上海浦東新區
C.天津一珠海一上海一南京
D.深圳一上海一海南一上海浦東薪區
6.上海浦東的開發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步驟,主要因為它 ( )
①能夠促進上海經濟和對外開放的發展
②能夠帶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開放
③能夠促進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出現新飛躍
④能夠成為我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下列哪項不是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開放城市相同之處 ( )
A.引進外資 B.外向型經濟
C.勞動密集型產業 D.引進外國技術
8.材料解析題:
《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近現代史》下冊講到20世紀80年代的開放,“國家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
請回答:
⑴上述材料的兩次開放在本質上是否相同?為什么?各具什么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7063.html

相關閱讀: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