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11課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1課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教案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綜合運用各種類型的史料,使學生掌握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分析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結合對新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學習,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成長中的事物。
過程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人民政協的召開
(1)歷史背景:①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②1949年6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成立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起草共同綱領,擬定政府方針,全面展開籌建新中國政權工作。
(2)主要內容:①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主席。②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③大會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④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采用公元紀年。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⑴、背景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主黨派通過議會斗爭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救國方案失敗。
(2)民主黨派與中共并肩戰斗,在中共領導下,共同創建了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⑵、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
(1)標志: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2)作用:在團結各階層、各階級力量,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實現社會主義改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地位及基本任務
(1)地位:參政黨
(2)基本任務: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通過政協這個組織,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親密合作,協商議政。
⑷、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新發展
(1)原因;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為更好地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團結各民主黨派共同建設社會主義,中共發展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標志: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標志著這一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
1.創立的原因
新中國的成立和經濟建設的大規模展開,民主政治建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1)召開:1954年9月,北京。
(2)主要內容:①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大會根據憲法的規定,建立了新一屆國家機構,毛澤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
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性質、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它體現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意志。這是新中國第—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法律保證。憲法的頒布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4)歷史意義
①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為加強我國人民民主制度,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礎。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實際的,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隨著歷史的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將不斷得到鞏固和完善。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的原因
(1)中國是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
(2)舊中國由于歷史條件、地理環境以及政府實行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政策,少數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一般比較落后。
(3)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
2.建立過程
(1)1949年的“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載入1954年憲法。
(3)中國省級民族自治區共有5個。內蒙古自治區是最早建立的,成立于194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相繼于20世紀50年代成立。西藏自治區于1965年成立。
3.建立和完善的意義.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聯合,團結在祖國大家庭內,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的最恰當的制度。
(2)它滿足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對實現民族平等,保證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調動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9464.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