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專題六 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羅斯福新政
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2.了解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3.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4.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和作用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標志:1929年美國紐約股市崩潰
(2)特點: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力巨大,影響了世界局勢。
(3)原因: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產嚴重過剩,產銷矛盾空前尖銳。
(4)影響:
①資本主義腐朽性充分暴露。
②破壞社會生產力和浪費社會資源。
③激化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矛盾。
2.羅斯福新政
(1)背景:
①世界經濟大危機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國經濟病入膏肓。
②資本主義制度面臨崩潰的邊緣。
(2)時間:1933年開始。
(3)特點:國家全面干預經濟。
(4)主要內容:
①整頓銀行業,克服金融危機;
②恢復工農業:《全國工業復興法》(中心措施)和《農業調整法》
③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
④保護勞工權利
⑤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5)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6)作用:
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③從深遠影響看,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二戰后的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7)局限性: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了解二戰后美國、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
2.理解政府干預是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1.二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
(1)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及其特征
階段20世紀
50-70年代初20世紀
70年代20世紀
80年代20世紀
90年代
經濟發
展狀況高速發展的
黃金時代滯脹走出衰退
(里根時期)新經濟時代
(克林頓時期)
原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
大力拓展世界市場直接原因:
石油危機
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外部原因:
西歐、日本同美國的競爭政府用削減政府開支和緊縮貨幣來抑制通貨膨脹;
用大規模關稅/加大國防開支來醫治生產停滯。倡導介于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之間的第三條道路;
扶持高新技術產業
(2)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發展出現的新特點
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和低利率條件下,經濟長達10年持續高速發展
2.二戰后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
(1)經濟發展模式:社會市場經濟
(2)表現:
60年代初,聯邦德國已經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8276.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