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專題二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j.Co M 專題二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教案
1.了解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主要史實
2.了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并認識其影響
一、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1.列強侵華的史實
(1)鴉片戰爭
原因:工業革命后,英國為了掠奪原料和傾銷商品,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概況:1840―1842年英國發動,強迫中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影響:打開了中國大門,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 第二次鴉片戰爭
概況:1856―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給英國。
戰爭前后,俄國侵占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
概況:1894―1895年日本發動,強迫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
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概況:1900―1901年德、奧、美、法、英、意、日、俄等八國發動。
結果: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
影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1)中英《南京條約》
簽訂時間、地位:1842年,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內容: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④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交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日《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
內容: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處為商埠;
④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影響:
①《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②列強在中國投資辦廠,擴大對華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刺激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辛丑條約》
時間、地位:1901年,中國近代賠款最多的不平等條約。
內容:
①清政府向各國賠償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
③嚴禁中國人參加反帝活動(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
④拆毀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線的炮臺,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畏懼六部之首;
影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了解臺灣軍民反割臺斗爭,
了解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侵略
1.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1)背景:甲午戰爭戰敗,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中國被迫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2)概況:劉永福(黑旗軍首領)和徐驤(義軍首領)等,率領臺灣軍民,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斗,顯示了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高度的愛國熱情。
三、侵華日軍的暴行
1.了解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2.了解南京大屠殺和日軍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1.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
(1)九一八事變: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沈陽;
(2)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成為全國抗日戰爭的開端。
2.南京大屠殺:
1937年底,日軍占領南京后,對中國軍民進行長達6周的屠殺,30萬人遇難。
3.日軍細菌戰:
日軍在中國東北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的部隊,慘無人道地用活人進行試驗。
四、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1、了解國民黨組織正面抗戰的重大史實;
2.了解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戰的史實
3.理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作用
4.了解抗日戰爭的勝利并認識其意義
1.正面抗戰的重大史實
(1)淞滬會戰: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中日雙方在上海附近進行的大會戰。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2)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
八路軍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以來取得的首次大捷。
(3)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戰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2.敵后抗戰的史實
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敵后發動的、沉重打擊日軍的一次戰役。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作用
(1)背景:日本全面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建立過程
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作用:
①從此抗日戰爭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戰。
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4.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1)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書。中國八年抗戰取得最后勝利。(被日本割占五十年的臺灣,回歸祖國。)
(2)意義:
①它是近代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
②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④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81163.html

相關閱讀: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案
必修2第4課《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7課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教案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