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按小說的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把文章分為四部分,最震撼人心的情節是什么?
明確:開端(第
1
至
11
節):輕畫家瓊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發展(第
12
至
36
節):瓊珊不聽勸慰,望葉等死。
高潮(第
37
至
50
節):不落的藤葉使瓊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結局(第
51
至
55
節):瓊珊脫離險,貝爾曼病逝。揭示葉子不落的謎底。
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情節
應該是小說的結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謎: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后一片葉子這幅他追求終生的杰作,而正是這幅杰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
(2
)貝爾曼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初見貝爾曼時,作者通過外貌描寫告訴我們:貝爾曼是一個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畫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滿于現狀,不得不借酒消愁、發泄;又通過語言描寫,當他得知瓊珊的病情和
“
白癡般的想法
”
后,
“
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
”
,寫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再見貝爾曼時,貝爾曼已經身體虛弱,病了兩天就去世了。貝爾曼是因為冒雨畫最后一片葉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華,崇高的愛心、自我犧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現。
由此,我們看到了貝爾曼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金子般的愛心,雖然窮困潦倒,卻仍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作者借此歌頌了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
(3
)
最后一片葉子與瓊珊有怎樣的關系?
明確:最后一片葉子關系到瓊珊的生死。葉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葉子落了,她也就給自己找到了放棄抗爭的理由;當然,只要葉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爭,在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直到康復。
?
(4
)什么說“最后的常春藤葉”是貝爾曼的杰作?
明確:因為這片葉子給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現了普通人之間的無私和情意,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也可結合全文進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紹可知,瓊珊和蘇艾都是青畫家,作為畫家的瓊珊,居然一直沒能看出墻上的常春藤葉居然是畫上去的,由此可以從側面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38377.html
相關閱讀:高中語文課文內容編制的語言運用題選粹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學案及答案
《留取丹心照汗青》閱讀答案
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古詩文期末復習默寫題
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必修一字詞音形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