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通過深入細微的場景描寫和細節刻畫讓人們感受到事實的傾訴,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品味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的含義。
2、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納粹對人的慘絕人寰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納粹滔天暴行的罄竹難書,學生能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知識鏈接:
1
、簡介奧斯威辛和介紹寫作背景知識
A
.
M
.羅森塔爾,生于
1922
美國記者,曾獲
1960
普利策新聞獎。
1958
,《紐約時報》基和羅森塔爾被派往波蘭常駐,他到布熱津卡奧斯威辛集中營舊址采訪時,已不知多少記者來過了,昔日法西斯的屠宰場已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發生,有的只是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以及在和煦、明亮的陽光下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發現了平靜之下的風暴,感受到善良與罪惡的對立,以波瀾的情感抒寫了《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2
、消息的概念和特點
消息
——
只報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以簡要的語言文字迅速傳播新近事實的新聞體裁,也是最廣泛、最經常采用的新聞基本體裁。
消息的特點:
a.
篇幅較短,內容簡明扼要,文字干凈利落;
b.
常有一段導語,開門見山,吸引讀者;
c.
通常一事一報,講究用事實說話;
d.
更注重時效,報道快速及時;
e.
基本表達方法是敘述。
課文分析:
一、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毛骨悚然(
)、和煦(
)
、納粹(
)
、廢墟(
)
、不寒而栗(
)
、
踉蹌(
)
、祈禱(
)、呆滯(
)
、嬉戲(
)、窒息(
)
2
、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本文共
17
段,請同學大致復述課文內容。
3
、標題說
“
沒有什么新聞
”
,那么作者又寫了些什么呢?
4
、請同學簡單概括一下作者參觀的順序?
二、突破教學重點:品味細微的場景描寫和細節刻畫
1
、我們會發現,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羅森塔爾的眼光敏銳地追尋著參觀者的行動與神態,
①
、學生找一找寫參觀者行動和神情的語句,說明了什么?
②
、作者報道集中營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這樣寫所特有的表現力在哪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
、參觀者如此,那么作者來到奧斯威辛是什么心情呢?
3
、分析本文的細節描寫,請學生說一說印象深刻的語句
,
請同學們找出幾處細節描寫,并進行分析。
4
、這是一篇報道,但本文與一般的消息報道不同,試分析本文予以般的消息報道有什么不同?
課外延展:
簡介普利策新聞獎
: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
1917
以來每頒發一次,分為
14
個新聞獎和
7
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
4
月宣布,
5
月頒獎。普利策獎每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該獎以約瑟夫
·
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營者,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并創立了編輯寫作制
—
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
1911
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于
1912
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35102.html
相關閱讀: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必修一字詞音形集錦
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古詩文期末復習默寫題
《留取丹心照汗青》閱讀答案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學案及答案
高中語文課文內容編制的語言運用題選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