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題。
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
吾為公取彼一將。”
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
何如?”
騎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待,謂項王曰:“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乃謂亭長曰:“
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
舜目蓋重瞳子”
,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
霸王”
,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豈不謬哉!
(節選自《史記•
項羽本紀》)
4.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籍獨不愧于心乎 獨:獨自
B
.期山東為三處 期:期待
C
.項王身亦被十余創 被:受
D
.何興之暴也 暴:殘暴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馬童面之/
指王翳/
曰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邑萬戶吾/
為若德/
乃自刎而死
B.
馬童面之/
指王翳曰/
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
吾聞漢購/
我頭千金邑萬戶/
吾為若德乃/
自刎
而死
C.
馬童面之/
指王翳曰/
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邑萬戶/
吾為若德/
乃自刎
而死
D.
馬童面之指/
王翳曰/
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邑萬戶吾/
為若德/
乃自刎
而死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項羽估計無法脫身,就想在部下面前打一場速戰速決的仗,顯示自己今天的結局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作戰的過錯。
B
.項羽不愿東渡烏江,因為他覺得既然上天要滅自己,渡江也沒有什么意義,況且自己也無臉見江東父老。
C
.項羽對他的舊相識呂馬童說:“
我聽說漢王拿千兩黃金、萬戶封邑懸賞征求我的頭,我送給你個人情吧。”
就引頸自殺了。
D
.項羽原本沒有一尺一寸土地,
趁勢在鄉間起義,
三后,
就率領五路諸侯消滅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給各路王侯。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
(2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4.C
(獨,難道;期,約定;暴,快)
5.C
6.A
(快戰,是痛快地打一仗)
7.
(1
)秦王朝政治失策,
陳勝首先起義(發難),
一時間英雄豪杰紛紛起來,互相爭奪天下的人數也數不完。(5
分。其中“
失其政”
、“
首難”
、“
勝”
各1
分,大意2
分)
(2
)(他)夸耀自己的功勛,
逞個人的才智,卻不效法古人,
認為霸王的功業,要用武力征服治理天下。(5
分。其中“
矜”
、“
師”
、“
力征”
各1
分,大意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68551.html
相關閱讀:《留取丹心照汗青》閱讀答案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學案及答案
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古詩文期末復習默寫題
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必修一字詞音形集錦
高中語文課文內容編制的語言運用題選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