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3
.下列各句中,
屬于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
A
.鄰之厚,君之薄也
B
.何厭之有
C
.群臣侍殿上者
D
.君安與項伯有故
1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B
.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救濟
C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D
.闕秦以利晉
闕:侵損、削減
15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
.以亂易整 B
.越國以鄙遠
C
.焉用亡鄭以陪鄰 D
.闕秦以利晉
1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
.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
.晉侯為了報答秦國,曾經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17
.翻譯題(6
分)
(1
)敢以煩執事:
(2
)因人之力而敝之: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3-16.BBAC
17
.(1
)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吧。(2
)依靠人家的力量反過來傷害人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76781.html
相關閱讀:高中語文課文內容編制的語言運用題選粹
《留取丹心照汗青》閱讀答案
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古詩文期末復習默寫題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學案及答案
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必修一字詞音形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