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9
題。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
.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
)
A
.五畝之宅
B
.王道之始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雞豚狗彘之畜
6
.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7
.與“申之以孝悌之義”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C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
.非我也,兵也
8
.下面對文意的表述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
)
A
.孟子認為,如果想讓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么不滿,就必須做到糧食與魚鱉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盡。
B
.孟子認為,讓百姓按時栽種農桑,畜養牲畜,不隨意耽誤百姓農時,百姓就能免于饑寒,國君就能夠稱王天下。
C
.對于社會混亂、哀鴻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變,卻歸罪于成不好,這無異于拿刀殺人卻歸罪于兵器。
D
.本段文字從實行王道談起,層層深入,有力地闡明了使民歸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9
.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2)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答案:
5
.
C
解析:
C
項的“之”是代詞,代這種情況。其他三項中的“之”為助詞。
6
.
C
解析:
C
項,①指打開糧倉,賑濟百姓;②出發。
A
項,都譯為“盡”;
B
項,都譯為“這”;
D
項,都譯為“兵器”。
7
.
B
解析:例句與
B
項均為狀語后置句。
A
項為賓語前置句;
C
項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D
項為否定判斷句。
8
.
B
解析:這僅僅是“王道之始”的條件,“稱王天下”還需要“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這些條件。
9
.
(1)
按一定的季節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完。
(2)
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生產季節,幾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饑餓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78733.html
相關閱讀:高中語文課文內容編制的語言運用題選粹
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必修一字詞音形集錦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學案及答案
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古詩文期末復習默寫題
《留取丹心照汗青》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