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釋:
1.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比其反也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則凍餒其妻子 ___________
4.
棄之 ______________
5.
士師不能治士 _____________
6.
王顧左右而言他 ________ __________
二、翻譯句子:
1.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王顧左右而言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4
、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5
、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三、文章理解:
1.
王為何“顧左右而言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子這么說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認為孟子達到目的了嗎?為什么?
4
、面對孟子第三次發問,齊宣王為何“顧左右而言他”?
5
、用自己的話說說“顧左右而言他”的含義:
6
、文中“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原因是什么?
7
、孟子提出了三個問題,分別從
、
、
三個角度設問,從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個
的人。
8
、齊宣王在回答孟子問題時,前后的變化是
.
變化原因是
9
、孟子發議論先從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說起,這種先從具體事例來說理的好處是:
10
、
本文用了
的手法,前面提及的兩件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答案:
1
、 托付;妻子和孩子;到。。。去。(前往)
2
、 等到;同“返”返回。
3
、 使……受凍挨餓。
4
、 拋棄(斷交)
5
、 治理
6
、 回頭看,環顧;身邊的人(周圍的大臣)
1
、大王的臣子中,有個人將他的妻子兒女托付給他的朋友后到楚國去游歷。
2
、君環顧身邊的大臣,說其他的事情了。
3
、他回來,卻(發現)他的妻子子女在受凍挨餓,那么,對這樣的朋友該怎么辦?
4
、假如管理刑法的長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那么該怎么辦?
5
、假如一個國家治理得很不好,那么該怎么辦?
文章理解:
1.
面對孟子的層層進逼,作為獨斷專行的一國之君齊宣王無力招架,又不愿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所以只能扯開話題,應急緩解了尷尬。
2.
孟子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勸誡統治者要盡職盡責,治理好國家。
3.
孟子在辯論上是贏了,但是他的目的卻沒有達到。從“王顧左右而言他”一句可以看出齊王根本沒有采納孟子的建議。
4
、齊宣王沒有把國家治理好,他應該承擔責任。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回答孟子的問題,只好轉移話題。
5
、指離開話題,回避難以答復的問題。
6
、齊宣王知道自己的短處被揭,無言以對。
7
、朋友的委托、士師管理下屬、國君治理國家;善于設問,敢于批評時政的人
8
、前面回答非常干脆,似不加思考,回答第三個問題時采取避而不答的對策,并轉移話題。;
變化原因是因為明白孟子問題是針對自己而來的,所以轉移了話題,不作回答。
9
、好處是:能夠讓讀者直觀地了解,并通過具體地事例明了作者的觀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66905.html
相關閱讀:《留取丹心照汗青》閱讀答案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學案及答案
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必修一字詞音形集錦
高中語文課文內容編制的語言運用題選粹
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古詩文期末復習默寫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