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文言文導學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實詞詞義推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課內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二文言文導學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實詞詞義推斷(一) 【學習目標】: 1 、了解并掌握文言實詞詞義推斷的方法。 2 、能夠利用所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解讀文言實詞。 一、文 高二文言文導學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實詞詞義推斷(一)
【學習目標】:
1
、了解并掌握文言實詞詞義推斷的方法。
2
、能夠利用所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解讀文言實詞。
一、文言實詞推斷方法例談
(一)、語境分析法
根據實詞在文中的特定環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
1
、聯系上下文進行推斷


1
)王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2007
廣東卷
)


2
)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

錄:記載


2007
廣東卷)


3
)(李)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

B

將兵

:將領和士兵


2002
全國題)
2
、利用對稱結構推斷法

古人喜歡講究對稱美,古詩文中的對偶句、排比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非常多。這些結構相似的句子(或詞組)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對或相反。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已知詞語的詞義推知未知詞語的詞義。同時常采用互文的修辭形式,我們可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如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屬對仗,







相對,







相對,應為同義,所以



的意義就是

重用、任用

的意思。

1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諫太宗十思疏》

2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于道。

行旅:旅行,游覽

04
山東、河北)

行旅

解釋為

旅行、游覽

是否正確?

3
)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
05
北京卷)

4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3
、緊扣人物進行分析推斷

1
)懷王與諸將約曰: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理解為


……
為王

還是


……
為王

?

2
)譚謝不納,母大困(
06
廣東卷)謝:道歉




理解為

道歉

是否正確?
謝:拒絕。人物比較,譚敬先是允恭的朋友,不接納允恭的母親,而杜環只是允恭的朋友的兒子,卻收留,可見其善良厚道。
(二)、課文遷移法

聯想課文有關語詞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
例:素與郭善,登門造訪。

善:友好(
07
廣東卷)



理解為

友好

是否正確?
再如: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07
山東卷)
A
.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

奇:認為
……
奇異
B
.(阮)籍每適渾,俄頃輒去

適:往,到
C
.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

減:不如,比不上
D
.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

坐:犯罪
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001

11
題)
A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
.齊人未附。

附:歸附。

C
.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視。

D
.齊人追亡逐北。

北:指敗逃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08110.html

相關閱讀: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古詩文期末復習默寫題
《留取丹心照汗青》閱讀答案
高中新課程語文教材必修一字詞音形集錦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學案及答案
高中語文課文內容編制的語言運用題選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