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在漫長的社會生活與學習中需要記憶來學習和工作,但人的記憶卻因人的個體差異不同其記憶的好壞也不同。根據學術界上對記憶的一般性結論,人的記憶力的好壞有很大差距,這種差距通過人的記憶分類我們就更容易看清。
1、記憶內容的分類:
根據記憶內容的變化,記憶的類型有:形象記憶型、抽象記憶型、情緒記憶型和動作記憶型。
①形象記憶型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主要的記憶類型。
②抽象記憶型也稱詞語邏輯記憶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邏輯關系為主要對象的抽象化的記憶類型,如,“哲學”、“市場經濟”、“自由主義”等詞語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論性文章,一些學科的定義、公式等。
③情緒記憶型,情緒、情感是指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這種體驗是深刻的、自發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記憶的內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腦中。
④動作記憶型動作記憶是以各種動作、姿勢、習慣和技能為主的記憶。動作記憶是培養各種技能的基礎。
2、感知器官的分類:
視覺記憶型是指視覺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記憶類型。視覺記憶中,主要是根據形狀印象和顏色印象記憶的。
①聽覺記憶型是指聽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
②嗅覺記憶型是指嗅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嗅覺記憶是常人都具備的一種記憶。
③味覺記憶型是指味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味記憶也是常人都具備的一種記憶。
④膚覺記憶型是指膚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
⑤混合記憶型是指兩種以上(包括兩種)感知器官在記憶過程中同時起主導作用的記憶類型。
3、保持時間的分類
科學家們根據信息論的觀點,根據記憶過程中信息保持的時間長短不同,將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個保持階段。并通過一系列實驗,進一步將這兩個階段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和永久記憶四種。
4、意識類型的分類
按心理活動是否帶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類,可以將記憶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其中的“意”,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指“意識”,意識問題很復雜,我們在這里將他解釋為“意志性”和“目的性”,僅為了掌握。)結合記憶過程,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無意識記、無意回憶、有意識記和有意回憶四種。
①無意記憶的四個特征:
一是沒有任何記憶的目的、要求;
二是沒有做出任何記憶的意志努力;
三是沒有采取任何的記憶方法;
四是記憶的自發性,并帶有片面性。
②有意記憶的相對于無意記憶,也具有四個特征:
一是有預定的記憶目的和要求;
二是需要作出記憶的意志努力;
三是需要作出運用一定的記憶方法;
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創造性。
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是相輔相成的,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說,無意記憶可以向有意記憶轉化,有意記憶也可以向無意記憶轉化。這些條件包括:
第一,實踐或認識任務的需要是兩者相互轉化的根本條件。
第二,信息強度的變化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第三,人的主觀處于何種狀態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第四,所掌握的記憶技能的熟練程度是轉化的必要條件。
第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后思想放松,常常是有意記憶向無意記憶轉化的有利時機。
思格斯曾說:“我們的意識和思維不論它看起來是多么超感覺的,總是物質的、肉體的器官即人腦的產物。”心理現象是神經系統的屬性,大腦是“靈魂和意識的所在地”,各國科學家研究記憶的生理和生化方面,認知心理學家對記憶進行了大量研究,實際上這是對大腦奧秘的挖掘。在某些方面他們達到了共識,如認為記憶存在于覆蓋在人腦表面的大腦皮質之中,記憶的獲得與整個大腦的突觸的抑制和促進有關。他們認為大腦一旦受到刺激,則在每一神經細胞(神經元)上生長出更多的突起,這些突起將使人腦內部的突觸連接。神經聯系的總量增加,形成記憶。不斷的刺激,細胞問聯絡密切,枝叉型的突觸不斷增多,信息才易通過。經多次反復,促進突觸愈加發達。反之,如形成的突觸長期不用,會變弱、縮小,突觸數也減少,使信息不能順利通過。所以為了增強記憶,就要經常用腦,就像經常要進行體育鍛煉一樣,進行頭腦鍛煉。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結構功能單元就是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相當于一個記憶元件,它有興奮和抑制兩種狀態,就像一個雙穩態繼電器。神經細胞記憶的信息用二進制數的單位“比特”來計量,它的總數為1×1010—1.4×1010個,就是100億到140億個之間。如果人的一生用60年計算,神經細胞每秒鐘接受的信息量是14比特(最高可達25比特),那么一個人畢生的總記憶儲量大約是2.8×1010比特。這種儲量究竟有多大?打個比方來說,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藏書近2000萬冊,我們大腦的信息儲量可以容下三四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看來一個人活到老、學到老,也只占用了自己大腦記憶儲量的一丁點兒,事實上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的大腦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尚待進一步開發,而少數已經完成開發的大腦超前者有著令世人驚嘆稱羨的記憶力。
歷史上不少經過認真地看、聽、默誦、觀察以及種種刻苦的磨煉,造就了非凡的記憶力。據傳我國東漢時,有一位名叫賈逵的人,他五歲時還不會開口說話,他的姐姐聽到隔壁私塾里傳來瑯瑯讀書聲,常抱著他到籬笆旁傾聽。到了賈逵10歲時,他姐姐發現他在暗誦五經的內容,感到十分吃驚,原來私塾里學生反反復復地念書,使賈逵耳熟能詳。姐姐幫助他將庭院里桑樹皮剝下來,裁成薄片,使他能邊誦邊寫,經過幾年的努力,賈適已能夠通曉五經和其他史書了。
報載美國紐約一所中學的生物教師霍華德•貝格在1990年以一分鐘閱讀并理解25000字的速度,被載人《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他接受了一家雜志的采訪和測試,采訪者給了他一本剛剛印刷完畢的《戴安娜傳》,這是本厚達320頁的書,僅僅花了五分鐘便讀完了這本書。然后他接受提問,結果令人昨舌:10個問題中他競準確無誤地答對9題,而唯一沒有回答出的是一個次要的問題——戴安娜就讀過的一所中學的校名,采訪者又拿出另一本近500頁的新小說《臥房》,他用12分鐘讀完并答對了10個問題。據《體育生活》報道,俄羅斯棋手卡斯帕格夫具有超群的記憶力,他記下了1800多人的通信地址和450多人的電話號碼,熟記了12000個棋譜。《太原日報》載文說英國倫敦舉行了第四屆世界記憶力大賽,經過一番角逐,決出最好的選手漢克和奧彬,在最關鍵的一項比賽(一小時必須記住2000位的數字,再用45分鐘寫下來),奧彬戰勝了漢克,他記住了1140位數字,然后用45分鐘寫了出來。陜西省吱山縣有一個過目不忘的人,名叫張宏斌,是個醫生。他陸續看過11遍《紅樓夢》,能把443個主要人物的來龍去脈、相互關系,道個清清楚楚!都t樓夢》中225首詩詞皆爛熟于心。1995年5月張給縣中學高三學生講授唐詩宋詞,所有的詩詞全是背出來的,講稿上沒有。全國各地名勝鐫刻的楹聯,他可背出4000多幅。金元時代的《藥性歌賦》,記載著幾百種藥性,他在一個星期內就全部背了下來。當人們詢問他有什么記憶訣竅時,他說:一是頭腦高度集中,二是博學,博學引起聯想,找出內部規律,三是講究科學性。
對于這些記憶大師,我們不能“望洋興嘆”“妄自菲薄”,樹立信心更要急起直追,努力實踐,開發自己尚在沉睡的大腦。愛因斯坦把正確的方法納入成功的要素之中。即:成功=艱苦勞動十正確方法十少說空話。我們要刻苦地研究記憶的知識和它的規律,通過科學的記憶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訓練,真正把自己大腦的潛能發揮出來,“梅以寒而茂,荷以暑而清”,艱辛而科學地培植,長期而持久的訓練,就一定能結出美麗的記憶之花。
一般根據什么來判斷人的記憶品質及記憶的優劣的標準呢?綜合起來一個人的記憶力水平,可以從記憶品質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和備用性等四個方面來衡量和評價:
敏捷性
記憶的敏捷性體現記憶速度的快慢,指個人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記住的事物的數量。人們記憶的速度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人做過這方面的實驗:讓受試者背誦一首唐 詩,有的人重復5次就記住了,而有的卻需要重復26次才能記住。有的學者讓受試者識記一系列圖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記住,有的卻需要看75次才能記住。這就說明了人的記憶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記憶是否敏捷取決于大腦皮層中條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條件反射形成得快,記憶就敏捷;條件反射形成得慢,記憶就遲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記憶具有敏捷性,因為這樣就可以在單位時間里獲得更多的知識。要增強記憶力首先就是記憶的敏捷性。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一是平時要加強鍛煉,通過鍛煉使自己的記憶敏捷起來;二是在記憶時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以此來獲得新的知識。也就說在舊有的條件反射基礎上去建立新的條件反射,這樣記憶就會逐漸敏捷起來。
持久性
記憶的持久性是指記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時間的長短。僅有敏捷性還不能稱之為良好的記憶。像前面講的,記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所以,良好的記憶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標準就是持久性。記憶的持久性,顧名思義,就是指記憶的事物能在頭腦中保持長久的時間。它是記憶鞏固程度的體現。從生理學角度來說,記憶的持久性取決于條件反射的牢固性。條件反射建立得越鞏固,記憶就越持久;條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記憶就越短暫。人們的記憶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別。有的人記憶十分長久,可以維持多年;而有的人卻十分健忘,記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記憶長久,但是僅僅持久仍然是不夠的,如果不善于靈活運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運用的靈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記憶不長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復習記憶密度不夠有關。要經常地并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復習,使條件反射不斷強化而得到鞏固,這樣就可以使記憶獲得持久性。
正確性
記憶的正確性是指對原來記憶內容的性質的保持。一個人的記憶,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備正確性,記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記錯了。顯然這樣的記憶也毫無用處。完全可以說,“正確性”是良好記憶的最重要的特點。如果記憶總是不正確,那它只能對我們的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幫倒忙。正像開汽車時弄反了方向,開得越快,距離目的地越遠。所以,記憶的正確性是保持人們獲得正確知識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我們常?梢钥吹接械娜擞洃浛偸欠浅U_,回答問題,處理事情總是那么信心十足,準確而全面,從不丟三落四或添枝加葉。而有的人的記憶不是錯誤百出,就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總是“大概”、“或許”、“差不多”等。這說明人們的記憶在正確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記憶的不正確,不準確與識記以及遺忘的選擇性有很大關系。對同一件事情,人們識記的角度和識記后遺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幾個人都看了某本書,看后即問他們記住了什么內容,他們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樣的。從生理上說,記憶的正確與否與條件反射有關。如果條件反射形成得準確、牢固,記憶的正確性就好,反之,如果條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確、不準確、不牢固,記憶的正確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確性,就要從條件反射建立的正確性和準確性上去努力。一般來說,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這和在白紙上畫畫看得最清楚是一個道理。心理學的研究證實,最初印象往往對人的心理活動發生很大影響。要保證記憶的正確性,首先要進行認真、正確的識記。其次,必須勤于自我監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隨時分清自己記憶中正確記憶和錯誤記憶、精確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內容。對于正確和精確記住的事物,要不斷通過強化條件反射去鞏固它;對錯誤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內容,要通過修正條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強它。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記憶的正確性。
備用性
記憶的備用性是指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從記憶中迅速而準確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記憶備用性,指的是能夠迅速地從已識記的知識儲備中提取當時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記憶的備用性是決定記憶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斷記憶品質的最重要的標準。記憶的備用性也是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系統性和廣闊性的體現。人們進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儲備知識,并使之備而有用,備而能用。記憶如果沒有備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正像一個倉庫,盡管里面儲滿了貨物,如果取貨非常困難,那就起不到倉庫應有的作用。人們的記憶好比是儲存知識的“智慧倉庫”,如果管理得當,進貨、發貨就會迅速、順利。也就是說,當需要使用某種知識時能夠很快提取應用,這樣都有實際意義。就像學生進考場那樣,記憶備用性好的學生,能夠迅速、正確地從自己記憶的倉庫中提取相應的知識,順利答完試題。而備用性不好的學生常常會發懵或答非所問,影響考試成績,F實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稱得上“淵博”?墒钱斝枰貞浤承┦挛飼r,需要的總是想不起來。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缺乏備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識盡管少一些,但使用時總是得心應手,并在回憶時隨時能夠再現需要的東西。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具有較好的備用性。備用性是良好記憶的品質中最重要的一種品質。記憶的備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養、鍛煉的結果。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良好的備用性,首先要使記憶具有正確性,系統性和持久性;還要通過各種方法培養鍛煉自己回憶的技巧,并多運用已經記憶的知識,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這樣記憶也就具有較好的備用性了。特別要強調的是,從識記一開始就不要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因為記憶的備用性是在識記的過程中形成的。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記那些有意義的事物,并在識記當時就立刻建立起識記和同需要使用這些知識場合之間的聯系。另外還要強調積累知識的系統性,因為記憶和系統性對形成記憶的備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侖曾經說過:“一切事情和知識在他頭腦里放得像在櫥柜的抽屜里一樣,只要他打開某個,就能準確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蘇聯軍事家蘇沃洛夫也曾說過:“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是這個倉庫有許多隔斷,因而應該盡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條。”
記憶的四種品質是有機聯系,缺一不可的。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就必須建立豐富、系統、精確而鞏固的條件反射,具備所有優秀的記憶品質。忽視記憶品質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檢驗一個人的記憶力的好壞,不能單看某一方面品質,而必須用四個方面的品質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記憶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堅持進行記憶力訓練,目前網絡上比較流行的圖像記憶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奇特,夸張,有趣的生動畫面,來達到強烈刺激大腦神經從而達到一次性深刻記憶的目的,和傳統的死記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傳統的記憶法方法是通過不斷的重復內容刺激腦神經達到記憶的目的,比較費時,還容易遺忘。圖像記憶雖說也需要復習,但是只需要少數幾次的復習記憶即可達到永遠牢記的目的。
這也充分運用了人腦的記憶優勢,因為人腦具有非常大的圖像記憶空間,比傳統的死記硬背的記憶空間大100萬倍。這也用到了左右腦的分工理論了。
只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圖像記憶的習慣,那么記憶也就不再是你發愁的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shu/11476.html
相關閱讀:短期記憶如何變為長期記憶
重復刺激記憶法
聯想記憶的練習與應用
《逍遙記憶》—關鍵詞的劃分與選取
記憶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