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黃埔軍校鮮為人知的女生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第一張女兵合影的由來


依黃埔軍校慣例,一般入伍生不拍集體合影,原因是入伍訓期過后,經考試分科將淘汰不及格和身體病弱的入伍生,只有當學生畢業時才照集體合影留念,那么又是誰促成“黃埔女生大隊寫真”的呢?原來起因源于前蘇聯最高領導者斯大林。

黃埔女生大隊合影


黃埔軍校招第一批女兵是1926年底,而美國西點軍校招第一批女兵則是1976年,黃埔軍校比美國西點軍校整整早了50年。
黃埔女生大隊的創舉和影響傳到蘇聯,受到斯大林的贊賞,斯大林還通過蘇聯駐漢口大使加拉罕轉告黃埔軍校,要女生大隊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前,拍一張集體照片給他,以作紀念。校方為了滿足斯大林的要求,于1927年3月5日,由校政治部請武昌顯真樓攝影人在武昌軍校內東首,為黃埔女生大隊拍下了這張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照片。
第一排(坐):第三人黃自純(現名黃靜汶),第五人彭援華(現名彭文)班長,第七人胡蘭畦,第九人龍蘊玉,第十一人史明恕,第二十四人張益志,第二十五人胡筠(又名胡昀),第三十一人譚毓灝(又名譚雪珠),第三十二人曹完壁。
第二排:第一人胡毓秀,第二人楊玉蘭,第三人陶恒馥(班長),第四人賈蘿番,第五人徐全勇,第七人余秀,第十人王煥章(又名王微之)第十二人施祖謙(當日值日生),第十三人謝有倫,第十六人楊若霞,第十七人楊時偉(特務長),第十八人洪英(特務長),第十九人楊伯珩(男,支部書記,第一區隊長),第二十人王展(男,第二區隊長),第二十一人鄭奠邦(男,大隊長),第二十二人彭漪蘭(指導員,當時值星官佩帶者),第二十三人唐維淑(指戰員),第二十四人李師竹(男,第三區隊長),第四十六人鄭梅先。
第三排:第五人邱紀文,第七人陳云裳,第八人章秋桂,第九人林秀石,第十三人熊天春(班長),第十四人楊慶桂,第二十人曾憲植樹,第二三人劉敏琛,第二十七人李淑寧(又名趙一曼),第二十八人劉光慧,第二十九人丁慧娟,第三十二人吳妙章,第三十六人蘆鳳儀,第三十九人張先怡,第四十人胡環同,第四十二人黃幼玉。
第四排:第六人譚勤先(又名譚樂華),第八人鄧名芳,第二十一人陳潔,第二十二人毛文鳳,第二十七人曹澤芝,第三十二人黃炳先(叛徒),第三十五人孫元貞,第三十六人魯銘英,第三十七人肖石光(反革命)第三十八人劉慕棠,第四十五黃新民,第五十人陳覺吾。
中國第一支女兵隊
黃埔軍校女生隊中有的是在校大學生,相當一部分是中學生。有的已當了母親,有的還纏過足。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成立后,開辦了女生隊,這是黃埔軍校史上惟一的一期女生,被列為黃埔軍校第六期,造就了中國現代第一代女軍官。
1926年2月,有183名女生正式入學,加上南湖學兵團30名女生被并入黃埔軍校女生隊,女生隊從而擴大為213人。黃埔軍校女生隊中有的是在校大學生,相當一部分是中學生。有的已當了母親,有的還纏過足。從出身、年齡、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來看,參差不齊。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設在武昌兩湖書院,女生隊設在這個大書院東首一個院落的兩層樓里。早上軍號一響,馬上起床、穿衣、梳洗,將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像個豆腐塊,擺在木板床正中央。10分鐘一切要收拾完畢,然后進行操練。在飯堂里吃飯也要軍事化,只要隊長放下筷子,學生們必須全體起立,沒有吃完的要受到批評。從早上5時半起床開始,一直到晚上9時半睡覺,簡直沒有休息時間。每天8堂課,4節學科,4節術科。軍事訓練課有步兵操典、射擊訓練,還到蛇山“打野外”進行實地軍事演習等。她們接受學校一切嚴格的訓練,要做和男生一樣多的工作,大有巾幗不讓須眉之勢。
黃埔軍校女生隊從建立到結束,其實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卻培養出不少巾幗英雄。如趙一曼、胡筠、鄭梅仙等人。此外,像胡蘭畦、曾憲植等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從事了軍事、政治、婦運等各方面工作,成績卓著,她們中有不少人在新中國成立后還走上了領導崗位。
女生隊的出現,在中國婦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對封建保守的社會風氣,無疑是一個有力的沖擊。黃埔軍校女生的英勇大無畏精神永遠值得后人敬仰。
揭秘黃埔軍校鮮為人知的女生隊
黃埔女兵三杰


“抗日英雄”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同年加入中共。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派赴東北。1935年春任珠河縣鐵道北區區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同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負傷被俘,在獄中堅貞不屈,1936年8月28日英勇就義。
“中國第一女兵作家”謝冰瑩(1906?2000)湖南新化人。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予將軍軍銜的七名女性之一,少將軍銜。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從征間隙完成《從軍日記》。1930年夏,與潘漠華等共同籌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京分盟!熬?一八”事變后,從日本返回,參加救亡運動。1932年1月與魯迅、茅盾等43名左翼作家在上海聯名發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書》,呼吁全國人民憤起抗日。1940年在西安主編《黃河》文藝月刊。1948年到臺灣從事教學和創作,1972年移居美國舊金山。
“美女少將”胡蘭畦(1901-1994),四川成都人。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予將軍軍銜的七名女性之一,少將軍銜。她曾以時尚俏女郎登上過《良友》畫報的封面。胡蘭畦的經歷頗為傳奇,坐過納粹德國的監獄,寫出了有影響的著作《在德國女牢中》。她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出席過蘇聯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蘇聯大文豪高爾基贊其“是一個真正的人!”高爾基去世,胡蘭畦被選入了高爾基治喪委員會,曾為高爾基執紼。她還是茅盾小說《虹》中所描寫的成都“五四”以來一位新女性“梅女士”的原型人物。她還和陳毅曾山盟海誓:互等三年,若三年后都還未婚,則結為連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19357.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