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馬嵬驛》:貴妃之死的現代文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紹俊楊貴妃之死這一歷史事件,成為歷代文人詠嘆的題材,也產生了《長恨歌》、《梧桐雨》、《長生殿》等不朽的作品。寧夏作家高嵩花了20年的心血,捧出一部楊貴妃之死的現代文本,這就是發表在《中國作家》第9期上的頭條???長篇歷史小說《馬嵬驛》。說它是一部現代文本,是因為作者跳出了正史的“自發兵變”的定論,而且也沒有沉湎于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情欲之中,再翻“女人是禍水”的陳詞濫調。作者力圖站在現代的高度,將楊貴妃的個人悲劇放在政治斗爭、皇權制度的不可擺脫的背景之下進行思考!恶R嵬驛》以一種非常緊湊的結構來展現這一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它集中寫了從傳來潼關失守的消息到貴妃之死的前后六天的事。在這個唐王朝岌岌可危的緊迫時刻,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必然被撕開那層溫柔的面紗,凸顯出隱藏在背后的政治動機。潼關失守使唐明皇終于認識到楊國忠對國家的危害,作出了處死楊國忠的決定,但他不愿因此而毀滅與楊貴妃的愛情,便不宣詔,而是命大將軍陳玄禮將楊國忠暗中刺殺。太子李亨則為了確保傳位無虞,遂派蒙面人阻止了這次暗殺行動,并最終醞釀成父皇親征途中在馬嵬驛的兵變事件,不僅除掉了楊國忠,而且也迫使唐明皇舍棄了貴妃。楊貴妃仍是作者重點表現的人物,但作者既不大男子主義地詛咒她的美,也不一味地拔高提純她的愛,而是強化了封建時代的個人在政治強權下的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作者著力刻畫楊貴妃在清醒意識到自己死的結局的情景下的心靈軌跡。作者說:“事件發生前,她拒絕了生命;事件發生時,她拒絕了自殺。她在死的主題上,完成了自己人格的造型!弊髡咚硎龅氖牵瑮钯F妃死于皇權專制,皇權專制“是殺傷世間人性和美的首惡元兇”。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嚴肅的歷史小說,與時下走紅的戲說絕緣。作者為寫這部小說,作了20年的準備,閱讀了不少于6000萬字的材料,曾七入長安,四訪馬嵬,光是為了熟諳帝苑京都格局,他就將中外學者研究繪制的唐代兩京城坊宮苑圖用硫酸紙勾描了20余張。小說初稿完成后,又經過了十余遍修改。作者坦言自己寫這部小說“是承襲魯迅先生遺意”,因為魯迅當年從杜甫《北征》的詩句中,發現了質疑“自發兵變論”的依據。魯迅還有過寫長篇小說《楊貴妃》的計劃,這是人所共知的文壇掌故。但一般的人并未從中覺察到魯迅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洞見。作者秉承魯迅精神,將現代意識貫穿在對歷史的把握之中,這部以帝王為素材的小說便是對如今充斥于文壇的散發著腐氣的好皇帝的頌歌進行了一次有力的反撥。人民日報海外版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45832.html

相關閱讀: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