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江夏人,明代著名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
吳偉從小是個孤兒流浪到海虞(今江蘇常熟)街頭時,被一個叫錢昕的富人收留在家,陪伴他的兒子讀書。這位有錢人家的兒子本人倒沒有讀到什么書,這個陪讀的野孩子卻分外聰明好學,不僅粗通文墨,而且喜愛繪畫。
吳偉偷偷弄筆作畫。有一次錢昕看見了很驚奇,問他是否喜歡畫畫,吳偉點頭回答。于是,錢昕出錢給吳偉拜師學畫,到二十歲時,吳偉在金陵一帶已小有名氣了。
明憲宗時,吳偉選為仁智殿當待詔,這時,他的生活很富裕,人也變得放蕩,喝酒常常醉醺醺。他善畫水墨寫意、人物、山水,取法南宋畫院風格,筆墨恣肆,神韻俱足,為明代中葉創新畫家。早年畫法比較工細,中年后變為蒼勁豪放、潑墨淋漓別具一格。吳偉是戴進之后的“浙派”名將,追隨者眾多,形成興盛一時的“江夏派”。
他性情剛直,狂放不羈,傲世嫉俗。有一天,他又喝醉了酒,這時,皇帝圣旨到,宣他入殿去畫松泉圖。可是,他還沒有醒酒嘞!中官不管三七二十一,扶掖著他來到殿上,只見他蓬頭垢面,昏昏欲睡,伏案作畫時,一不小心把墨汁跪翻。其他人都嚇出一身冷汗,而他倒是醒了酒,不慌不忙地只用筆揮舞幾下,一幅《松泉圖》就栩栩如生橫空出世了。那些潑了墨汁的地方,不但不妨礙畫面,反而覺得氣勢雄偉。在一旁觀看作畫的皇帝也贊不絕口說:“真是仙人筆也!
吳偉精山水,落筆健壯,最長于白描人物。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用筆奔放,畫時潑墨如云,旁觀者駭,巨細曲折,各有條理,人皆為之嘆服。傳其畫法的有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被稱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圖》、《仙蹤侶鶴圖》、《芝仙圖》、《溪山漁艇圖》以及白描《人物圖》、《神仙圖》等。其畫風“筆勢飛走,乍徐還疾,倏聚忽散”,系江夏畫派代表人物之一。
當時權貴常常向他索畫,如果不給,他們就在憲宗面前說他的壞話,因此曾一度被辭歸。到明孝宗時,吳偉已算得上是首席宮廷畫家了。孝宗皇帝授以“錦衣百戶”官職,特賜印“畫狀元”給他。
吳偉尤喜潑墨作畫。有一天,在朋友家飲酒,酒席間即興作畫。只見他戲取蓮房(荷花結的蓮房),濡墨印紙,印了好幾處。客人們見他如此,不知所以然,正納悶著,就在這時,見他印墨處,略動數筆,那些蓮房印子都變成了螃蟹,而且這些螃蟹或伸腿,或鉗泥,異常神妙,題《捕蟹圖》。于是,一桌皆驚,為之嘆服。
《皇明世說》中有一則記載值得注意:“吳小仙率其徒至公侯內臣家作畫,其徒或為勢所動,輒罵曰:汝方寸如此,豈復有畫耶。”《閑居集》還有說他“輕利重義,在富貴室如受束縛,得脫則狂走長呼”的記載?梢娕c豪客“劇飲狎妓”是他生活的表象,而寄寓于高士圖中的心曲才是他的本質,不然他怎么會創作出眾多的優秀作品呢?
畫史上稱吳偉為宮廷畫家,其實他大部分創作活動都是在畫院之外,曾兩度短暫任職于畫院,都因受不了官場的擠兌,返歸民間。正德三年,他最后一次被召是武宗即位時,未就道而因飲酒過量醉死,享年僅五十歲。從乞丐到“畫狀元”的吳偉真成“小仙”了!其戲劇人生由此畫上了沉重的感嘆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47523.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