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朝開創交通立法的先河-百姓不可隨意進出城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古代木有汽車、貨車、泥頭車之類的高端交通工具,可馬車、牛車是有的,雖然馬/牛車車速不如高端交通工具快,但撞起人來也是要命的,所以古代也經常會發生交通事故,一旦事故發生了,古人是如何處理的呢?

  唐朝開創交通立法的先河

  唐太宗時期,著名政治家馬周制定了行人“入由左,出由右”的規定,即進城門必須靠左邊行走,出城門則必須靠右行走,這個規定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交通規則。到了唐代宗李豫時期,中西陸路重要的交通樞紐——西州(今新疆吐魯番)的高昌城發生的一起車禍,使得唐朝的交通立法提升了一個很高的段位。

  話說那時候的高昌城是最大的國際商會,而南門口是高昌城最熱鬧的地方,因為進城出城的人們,都要經過這里,這里也成了商家必爭之地。商人張游鶴的店鋪就開在這里。一天,一個8歲的小藍孩金兒和同歲的小鋁孩想子坐在張游鶴店前玩耍。

  這時,一個叫康失芬的雇工正駕牛車把城里的土坯搬到城外?赡苁怯捎谒隈{駛,不幸的事發生了——他的泥頭牛車把金兒和想子軋傷了。金兒傷勢嚴重,腰部以下的骨頭全部破碎,性命難保;想子腰骨損折。這起交通事故發生后,金兒的老爸史拂和想子的老爸曹沒冒一致決定:打官司。

  史拂向官府提交了起訴書,說明自己兒子被牛車軋傷的事實,要求官府予以處理:“男金兒八歲在張游鶴店門前坐,乃被靳嗔奴家雇工康失芬將車輾損,腰已下骨并碎破,今見困重,恐性命不存,請處分”。然后是曹沒冒提交起訴書,意思與史拂差不多。

  隨后,一個叫“舒”的官員(唐朝公文中官員署名的時候,只署名不寫姓氏)接手了這個案子。他先是查問康失芬,第一次,康失芬承認他趕牛車軋人的事實無誤;第二次,舒詢問康失芬案情詳情,康失芬回答說,牛車是他借來的,由于他對駕車的牛習性不熟悉,當牛奔跑的時候,他努力拉住,但“力所不逮”,終于釀成事故;第三次,舒問康失芬有什么打算,康失芬表示愿為傷者治療,如果受傷的人不幸身死,再按法律來處罰自己。舒最后同意了康失芬的這個意見。

  唐朝對駕車傷人的法律規定

  駕車傷人在唐朝是有專門法律規定的,《唐律疏議》卷二十六中,有“街巷人眾中走車馬”一條規定:“諸于城內街巷及人眾中,無故走車馬者笞五十,以故殺人者減斗殺傷一等。”這個法條的意思是:在眾人中跑車馬傷人的,比照斗殺傷之罪減少一等量刑。

  《唐律疏議》卷二十一還有“保辜”條款:“諸保辜者,手足毆傷人限十日,以他物毆傷人者二十日,以刀刃及湯火傷人者三十日,折跌肢體及破骨者五十日。限內死者,各依殺人論;其在限外及雖在限內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毆傷法!北9际翘拼囊粋法律用語,意思是在傷害案件中,傷者傷勢尚未確定時,先保留犯罪人的罪名,讓其先為受害人籌錢醫治,然后在一定期限之后,再來量刑處理。

  據此規定,康失芬案件的保辜期限是五十日,他今后會被判什么刑,要根據這五十日之內金兒和想子的病情來判斷。如果金兒和想子只要有一個人死亡,他就會被判流放三千里,因他行車傷人,罪行比斗毆輕一個等級,斗毆殺人是死刑,減少一等就是長流三千里了。

  康失芬行車傷人案說明早在唐代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已達到了較為完善的境地。對于交通肇事案件適用保辜制度,能夠把人身傷害與責任挽救結合起來,責令肇事者積極地為受害人進行治療,最大限度地降低人身損傷的后果,這一制度的設計既科學,又有人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03135.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