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黎族人在打獵的時候一般都用啥工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黎族群眾打獵的工具主要有:粉槍、尖刀、繩網、長矛、鐵鉤、竹簽、弓箭等。

  粉槍是一種古老原始的前裝式槍,主要由漢區輸入,火藥收藏在水牛角里,銅火帽則藏在特制的小骨管里。這種小骨管是用近乎圈筒形約4~5厘米長的骨筒制成,其底部用薄銅片封住,骨管用綴有玻璃珠的鏈子拴在腰帶上或掛在脖子上。粉槍傳入黎族地區是近代的事,據清代光緒《崖州志?黎防一?黎情》卷十三記載:“向時兵器,專尚弓矢,今已久廢。改用火槍,家置一桿,有力者或備數桿。每以數牛易一槍,或藥一桶。多從嶺門、薄沙及?诹魅!泵駠院,粉槍的流入數量更多,謝彬在《云南游記》中說:“黎峒小者有槍數十桿至數百桿,大峒則多至千余桿,總計全瓊黎峒所存之大急槍不下萬桿!惫L1.5米,寬2 ~3厘米。用富于彈性的樹木做成,也有以藤做的。

弓弦長約1.4米,用直徑約4毫米的藤制成。弦的兩端削平并用麻繩扎緊在弓端的刻紋上,刻紋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固定弓弦。箭長約0.8米,由直徑約7毫米、長63厘米的竹管與稍薄些長16厘米的鐵矢構成。另外還有用削尖的竹子當箭頭的箭,主要用于射鳥。箭尾無羽毛。弓箭作為武器和生產工具,其歷史悠久。在清人屈大均著的《廣東新語?人語》卷七“黎人”條中說道:“男子弓不離手,以藤為之,藤生成如弓,兩端有稍可掛弦。弦亦以藤。箭簇以竹為羽,但三丫為菱角倒鉤,入肉必不能出。

熟黎弓則以雜木若擔竿狀。棕竹為弦。筋竹為箭干,而不甚直。鐵鏃鋒銳有雙鉤,一小繩系之,臨射始置箭端,遇猛獸,一發即及,獸逃而繩絆于樹,乃就獲焉!鼻迦藦垜c長的《黎岐紀聞》也寫道:“深山多惡獸,能傷人,黎人每出門必帶弓箭佩小刀,所以防也。其弓屈木為把,剖藤為弦,箭用竹為之,鐵鏃無羽,弓短而勁,箭利而準!

  捕捉小動物、特別是老鼠,使用的是各種大小不一的捕捉器,它是張緊了弦的弓,中放兩塊木板,小動物觸動機關后,把動物夾在兩塊木板之中。

  1949年前,海南黎族地區野生動物很多,主要有野豬(俗稱山豬)、鹿、麂、黃?、蛇、鼠類、鳥類等。因此,在一些地方、主要是山區,狩獵成為當地的主要經濟活動之一,成為當地黎族“肉食的主要來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4849.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