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的起源和發展:中國刺繡發展已具數千年歷史,但其到底起源于何時,尚有許多爭議與分歧,有的贊成以現有文字記載來推定;有的贊成用現有考古成果來推定;也有的認為就憑民間傳說也可以推定的。對此,我們不妨來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
一、民間傳說的刺繡起源
傳說周太王(約公元前十世紀)古公?父有太伯、仲雍、季歷三子。季歷之子姬昌最有才能,古公?父很想傳位于姬昌,但按照當時的傳承制度,又不能傳位于姬昌。太伯、仲雍知道后,即出走到蘇州一帶,而使姬昌順利繼承王位。當時的蘇州一帶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盡管十分痛苦,但太伯、仲雍也入鄉隨俗,在身上刺上紋身。后來,太伯去世后,仲雍深感此俗不便,便召集一些當地頭面人物來商議此事。
恰巧,仲雍的小孫女女紅(讀工)正在屋內縫衣,一時不小心被針扎破了手,血流出來在衣服上形成了美麗的花朵。于是,小家伙靈機一動,便參照當地紋身的圖案花樣在衣服上試著刺繡起來。經過七天七夜的努力,終于做成了一件五彩繽紛的繡衣而呈給仲雍。仲雍看后大喜過望,當即披在身上一試,感覺舒服異常,完全可以免除紋身之苦。于是,他便召集當地居民,移風易俗,不再紋身,而改用刺繡衣服代替。逐漸的,這種繡衣就取代紋身的風俗了。人們十分感激女紅,就把婦女的刺繡等針線活叫做“女工”,直到現在,人們仍然這樣。如此算來,刺繡的起源在距今3000年前后。
二、從考古成果來看
一般而言,考古成果斷代只能斷為下限,即最晚不超過的年代。我們現在考古的最早的東西,也很可能在發現的東西之前也仍然存在。所以,我們從考古發現的刺繡和刺繡工具材料兩方面來分析。
(一)考古發現的最早刺繡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最早刺繡為1974年在陜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出土的刺繡。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刺繡印痕,原本的刺繡早已腐爛,但在幾千年形成的腐泥和相應器物上,發現了刺繡的印痕和刺繡布匹的顏料。這種印痕類似我們現在的發辮,技法類似我們現在的鎖繡(具體針法見后針法篇),所以,我們又稱其為辮繡或辮子股鎖繡。該墓約在公元前8世紀
1、布、線絲、綢
1926年,清華大學李濟先生等人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發掘了仰韶文化遺址,在此次發掘了半個蠶繭,后來,經過鑒定,認為是一種家蠶,距今約6000到5500年之間。
1958年,浙江考古隊在湖州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一個竹筐,筐內裝有一些紡織品和絲線等物。后來,一些專家對其分析研究,發現其中有利用蠶絲作經緯交織而成的絹片,有用絲線捻制而成的絲帶。經過年代鑒定,發現它們為距今4750年以前的實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7086.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