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睡”字,不作“睡覺”講!墩f文》釋曰:“睡,坐寐!本褪亲蝾!妒酚洝ど叹袀鳌酚涊d:“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此處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為秦孝公時時躺下睡大覺,不僅語法上講不通,情理上也說不過去!稇饑摺で夭摺酚涊d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睡的“睡”也是打瞌睡,不然就講不通。
“睡”是“坐寐”,那么古代表示“睡覺”的字又有哪些呢?
《說文》又說:“寐,臥也。”“寢,臥也!闭f明“寐”和“寢”都是“睡覺”的意思。《詩·衛風·氓》中的“夙興夜寐”至今仍在使用。至于“寢”字,古籍上也是數不勝數。《論語·鄉黨》中的“食不語,寢不言”,還有《戰國策》里的“暮寢而思之”等。除此以外,古代指“睡覺”的詞還有“眠”“臥”等等。
“睡”字從“打盹”轉化為“睡覺”,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到了唐朝,“睡覺”已開始普遍使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里有詩為證:“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睡覺”“睡眠”的出現,并沒有讓“寐”“寢”“眠”“臥”等字消失,相反,它們還聯起手來,共同豐富了“睡覺”的詞庫,為漢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36580.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