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明朝開國第一功臣,被朱元璋稱為“世之蕭何”。
公元1351年,元朝政治腐敗,各地義軍四起。李善長避居于定遠縣郊五峰山下,讀書種地,教諭子侄。
李善長有兩個兒子。一天,大兒子摘了一擔鮮桃,他挑著桃兒樂滋滋地往集市趕,準備賣個好價錢。路過李家莊時,大兒子忽然內急,只好把一擔桃子放在樹蔭下,自己鉆進茅廁方便去了。
方便完了,大兒子出來一看。糟了,一大群人,有小孩、有婦女、還有不少壯漢,嘻嘻哈哈的,正圍在樹蔭下,吃他的桃子。大兒子心疼啊,邊跑邊向著人群嚷:“那是我的桃子,不許再吃了!
聽到喊聲,人們手里抓著桃子,兜里揣著桃子,“哄”的一聲就散了。一個壯漢路過大兒子身邊時,還故意伸出一只腳,把大兒子絆了個狗啃泥。大兒子沾了一身的泥水,爬起來一看,一擔鮮桃已所剩無幾。
回到家里,大兒子向李善長抱怨:“李家莊的人太壞了,那么多大老爺們,居然跑來偷我的桃子,還故意絆了我一身泥濘!這不是惡是什么?愿老天懲罰他們!
李善長慈祥地笑了:“不怪他們,祝愿他們一切安好!
聽李善長這么一說,大兒子更加不服氣了,一連好幾天,都在念叨著李家莊人的可惡。
過了一陣子,二兒子外出賣糧歸來,一不小心摔傷了腿,倒在了李家莊的村口。一個大嬸看見了,喊來丈夫,把二兒子抬回家中,請來醫生治療。為了給二兒子增加營養,大嬸把家里珍藏的腌鹿肉都拿了出來。滿村的人都來了,這個送幾只雞蛋,那個送一只野兔。還有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閃著光亮純凈的大眼睛,天天給二兒子送水果。一個多月后,二兒子康復了,過得白白胖胖,面色紅潤。
二兒子千恩萬謝地回到了家里,把經過告訴了李善長。
李善長笑了,他問大兒子:“你還說李家莊的人可惡嗎?”
大兒子撓著頭,嘿嘿地傻笑著:“上次是挺可惡的,這次怎么這么友善呢?”
“其實啊,”李善長清了清嗓子,說話了,“大善大惡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和這李家莊的村民一樣,是些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惡。你給他一個善的契機,他就表現為善;你給他一個惡的契機,他就表現為惡。所以說,惡要原諒,善要引導!
李善長又問大兒子:“你把一擔桃子丟在樹蔭下不管,還怪別人來偷嗎?”
兩個兒子聽了,恍然大悟。
是啊,每個人的身上都既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花,但最終結出什么樣的果子,關鍵要看你給他一個什么樣的土壤。
一個團體或社會的管理者,最大的責任,就是要完善體制,盡量為人們提供向善的環境,減少為惡的機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83040.html
相關閱讀: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