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盜墓早期,人們只是出于偶然的原因進行陵墓的盜掘。但是,隨著厚葬的風行,盜墓活動逐漸發展成為了具有專業首發的隊伍。那么,古代的盜墓賊是怎樣盜墓的呢?
鼻子能聞出墓葬年代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盜墓賊焦四,就善于通過聲音來查找陵墓。他曾帶領著同伙、徒弟等數十人來到山上,把他們分散到山體的不同位置。待雷鳴電閃、大雨滂沱時讓這些各司其職的人分別聽聲、望氣、試土,來觀察山體是否有特殊的回音,是否有不尋常的震動。
雷雨過后,果然有一名徒弟報告說,他所在的位置在電閃雷鳴時明顯地感覺到山體的震動,還有回聲。焦四通過對這些情況的詳細分析,很快就確定那里的地下有古墓。然后,他就帶領徒弟們去挖掘,果然挖出了古墓,得到了許多財寶。
據說,有些盜墓賊有著常人不能及的嗅覺功能,只要用鼻子一聞,就可以根據泥土中的氣味判斷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盜掘過,甚至可以準確地區分出漢唐墓葬與明清墓葬。因為漢代的墓葬一般是沒有什么氣味的,而明清的墓葬則氣味較重,因為時間較晚而且大都是磚石結構。
據說,長沙在解放前就有這樣一個有著超強嗅覺功能的老盜墓賊,專門偷盜漢唐的大墓。那些出土的文物只要經他一聞,就能準確地判斷出年代。有個年輕的盜墓賊不相信,就拿了一件七個月前在尿坑中泡過的漆器上門試探。那個老盜墓賊一邊悠閑地吸著大煙,一邊將那漆器在鼻子上輕輕放了一下,就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尿坑里漚泡過的,取出的時間應在七個月左右!笔稚衿。
可以說,盜墓賊一旦確定了墓葬的年代,就已經基本上對整個陵墓的內部了如指掌了,因為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根據這些規律,就可判斷出墓室結構、陪葬品的擺放規律、主墓室中有什么、耳室中有什么等。
一般情況下,西周墓埋藏很深,要想在短時間內盜掘有很大的難度。漢墓結構強度低,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基本都已經塌陷了,墓室內灌滿了土。
除了個別的大墓外,漢墓一般是不用磚的,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腳部。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用來放隨葬品。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明清墓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深度一般不超過6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33553.html
相關閱讀: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