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1459??1529),漢族。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舉于鄉,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進士及第。孝宗弘治二年(1489)進修撰。歷官左春坊大學士,典誥敕。以指斥佞幸忤劉瑾,謫官。瑾誅后,拜華蓋殿大學士,總朝政。武宗死,無子,以從弟朱?繼位,是為世宗嘉靖。除去中間居憂三年,楊廷和身仕兩朝,前后擔任宰輔十四年,其中首輔九年。他為官清正,多有建樹,因爭登基大典忤帝意,謫官,致仕。后削職為民。嘉靖七年(1528)卒年七十一。
子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狀元亦以爭大典,杖謫云南,廢棄終身。
大明王朝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在洪、宣時期達到了極盛。然而就在此時,明王朝已開始走下坡路。明中葉百余年間,社會危機不斷出現,但都沒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究其原因,統治階級內部有識之士的改革確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德、嘉靖之際,楊廷和的改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
一、 “鎮靜持重”,“補苴匡救”
《明史。孝宗本紀贊》:“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孝宗而已。”然而,就是這個被捧為“恭儉有制,勤政愛民”的孝宗皇帝,卻培養出了一個“耽樂嬉游,昵近群小”的不肖之子??明武宗。武宗君臨天下伊始,即重用自己東宮時舊豎劉瑾。武宗怠于政事,劉瑾得以乘機擅權。當時內外章奏,都要先具紅揭投瑾,人稱“站皇帝”。東廠、西廠掌印太監,皆其私黨;又設內行廠,“躬自領之,軍國大柄,盡歸其手”。更有一些無恥官僚,如焦芳、張彩之流,附炎趨勢,賣身投靠。《明史》立《閹黨傳》,閹以黨名,蓋始于此。一般文武大臣,也不敢與之向抗,“見劉瑾而跪者十之八”,其權勢可謂炙手可熱。正德五年,劉瑾伏誅。武宗又寵幸江彬、錢寧、許泰等佞幸小人,賜以國姓,收為義子,出入豹房同臥起,游獵巡幸無時日!拔渥谥杩駸o道,方古齊東昏、隋煬帝之流,并無遜色”。在他的統治下,朝政日非,內憂迭起,外患頻仍,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劉六、劉七起于河北,藍廷瑞、鄢本恕起于四川,農民起義連綿不斷;安化王??反于寧夏,寧王宸濠反于江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因武宗失德而更加尖銳。蒙古貴族也乘機連年侵擾。大明天下,很不安寧。
在這種紛亂的局勢下,楊廷和身為宰輔,“頗以鎮靜持重,為中外所折服”。史載,他居憂期間,梁儲為首輔,“懼不克任”,“屢請召之”。他還朝后,“儲遂讓而處其下”?梢娝陂w臣們心目中地位之高。
武宗失德,楊廷和多次上疏規諫,俱不聽。他雖“邑邑不自得”,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職守。安化王??反,他“草赦詔,請擢邊將仇鉞,以離賊黨。鉞果執??”。劉六、劉七起義,他建策獻言,調兵遣將,終于鎮壓了這次起義。劉瑾專權時,無恥官僚趨之若鶩。劉瑾敗后,“中官谷大用、魏彬、張雄,義子錢寧、江彬輩,恣橫甚。”楊廷和為官清正,絕不與之為伍。但武宗童昏愚頑,楊廷和身為宰輔,言不聽,計不從,處境十分困難,很難施展抱負,只能“委曲其間,小有劑救而已”。為此,他曾遭到一些人的非難。史載,楊廷和“久入閣,漫無所建白,人易之。武皇南巡,天下洶洶,幸臣竊國柄。有狂生上書數其過,公延禮生,泣下曰:‘久當不負良意’”。當時,他的心情是很苦悶的。
武宗統治十六年,失道不可勝計。楊廷和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主持政務,“鎮靜持重”,“補苴匡救”,“災賑蠲貸猶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國家機器照常運轉。封建史家對此歌頌備至。《明史。楊廷和傳。贊》:“武宗之季,君德日荒,嬖幸盤結左右。廷和為相,雖無能改于其德,然流賊熾而無土崩之虞,宗藩叛而無瓦解之患者,固賴廟堂有經濟之遠略也。”明末文人陳子龍也指出:“武皇穆駿西馳,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二、“安危定傾,功在社稷”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崩于豹房。這個荒淫無恥的皇帝,一生“耽樂嬉游,昵近群小”,視軍國大事如兒戲,死時卻留下了一大堆棘手的問題,大明王朝“安危俄頃”。楊廷和身為首輔,面對紛繁的國事,調度區畫,指揮若定,表現了非凡的才干。 歷史
1、 定大策,迎立新君
擇立新君,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是頭等大事,搞得不好,就會發生內亂,尤其是在“大行皇帝”無嗣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武宗荒淫無嗣,孝宗亦無他皇子在者,皇太后命大臣議所當立者。楊廷和舉《皇明祖訓》,主張立興獻王長子(世宗),得到了閣臣們的贊同。太后“一如廷和請,事乃定”。使這一頗為敏感的問題,得到了順利的解決。
歷史
2、 擒江彬,消除隱患
江彬,原為大同游擊,正德七年,被武宗召入京師。他以“機警,善迎人意”,得武宗歡心,被“留侍左右,升左都督,冒國姓為義兒”,后冒應州功,封平虜伯。他對武宗,“誘導以離宮之歡,恣情于馳騁之樂”。正德十六年,武宗臨死前,“江彬益驕橫,其所部邊卒,桀驁不可制”,“猶改團營為威武團練,自提督軍民,中外慮彬旦夕反”。江彬黨李琮也“勸彬乘間以其家眾反,不勝則北走塞外。彬猶豫不決”。武宗死,楊廷和“密與太監張永謀,啟太后請旨?彬。先傳令軍士,扈從南巡者就通州給賞,于是邊兵盡出”用以剪其羽翼。“彬覺,顧瞻無人,遂就擒”。接著,“皇太后下制暴彬罪惡,厚賞彬所部諸邊卒,散遣歸鎮”!鞍参6眄暋敝H,楊廷和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粉碎了這場一觸即發的叛亂陰謀。
3、 革弊政,朝野稱頌
世宗未至京師,“楊廷和總朝政者三十七日”。這一個多月及其后的一段時期,楊廷和不很受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掣肘,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是他幾十年宦海生涯中最有光輝的時期。他以革除武宗時弊政為己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辦事勤勉,講求效率,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干。史載:“其調度區畫,取辦俄頃,命中書十余人操牘以進,石齋(楊廷和)一一口授,動中幾宣,略無舛錯”,“中外倚以為安”。
正德、嘉靖之際的遺詔、登極詔都出自楊廷和之手,他的很多興利除弊的改革措施都是通過詔書的形式頒布的。
正德七年,武宗不顧閣臣們的反對,調邊兵入衛京師,“邊卒縱橫驕悍,都人苦之”,邊防力量也大為削弱。武宗死,楊廷和“傳遺命罷威武團練諸軍,各邊兵俱重賚散歸鎮”,解決了這一問題。
武宗荒淫無道,建豹房、開皇店,掠民間美女,取諸府樂戶,營行宮于宣府,興土木于京師,致使天下騷然,民不堪命。武宗死,楊廷和以遺詔“革皇店及軍門辦事官校悉還衛,……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樂人、南京快馬船,諸非常例者,一切罷遣。又以遺詔釋南京系囚,放遣四方進獻女子,停京師不急工務,歸宣府行宮金寶歸諸內庫。中外大悅“。
楊廷和在所擬登極詔中,還“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賦盡免之”,以緩和階級矛盾,恢復發展農業生產。
世宗即位,楊廷和草上登極詔書!耙讯t下,正德中蠹政厘抉且盡。所裁汰錦衣諸衛、內監局旗校工役為數十四萬八千五百,減漕糧百五十三萬二千余石,其中貴、義子、傳升、乞升一切恩悻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在裁汰冗官、冗兵的同時,楊廷和還注意撥亂反正、平反冤案。在它所擬的登極詔書中規定:“正德十四年文武官員人等,因諫上巡游、跪門責打降級改除為民充軍者,該部具奏起取復稱,酌量升用。打死者,追贈諭祭,仍蔭子入監讀書。充軍故絕者,一體追贈諭祭,復養親屬”。而且,“廷和益欲有所發噓,引用正人,布列在位”。注意選拔人才,以推行新政。 歷史
楊廷和的改革措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稱頌。同時,也受到一些人的嫉恨。史載,“諸失職之徒銜廷和次骨”。他們散布謠言:“終日想,想出一張殺人榜”,有人甚至想趁楊廷和入朝時刺殺他。但楊廷和無所畏懼,“出入護以衛士”,照常理事,表現了一個政治家的膽略。
楊廷和的改革雖然時間不長,但還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嘉靖初年,政府財政狀況大有好轉,階級矛盾也相對緩和,“天下翕然稱治”。
封建史家對楊廷和在正德、嘉靖之際的活動給予很高的評價!睹魇贰返淖髡叻Q他:“扶危定頃,功在社稷,即周勃、韓琦殆無以過”。焦?稱他:“有宰相之才,雖姚崇何以過之?”對楊廷和的功績,連明世宗也無法否認。楊廷和死后,明世宗曾向大學士李時問起太倉積粟情況,李時回答:“可支數年,由陛下初年詔書裁革冗員所致!泵魇雷诤苡懈锌,說:“此楊廷和功,不可沒也!
三、 大禮儀起,晚境凄涼
世宗即位,楊廷和對他抱有很大希望,“自信可輔太平”,重振大明王朝。楊廷和辦事勇于負責,敢于堅持己見,“事事有所持諍”。他多次上疏,勸世宗:“……務民義,勤學問,慎命令,明賞罰,專委任,納諫諍,親善人,節財用。語多剴切”。但是,一場在今天看來毫無意義的爭論卻斷送了他的政治生命,他的宏偉抱負也頓時化為泡影。 歷史
共2頁: 上一頁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54248.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