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彝族舞蹈 石林彝族舞蹈最常見的是什么舞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石林地區的彝族能歌善舞,彝家山寨村村有舞隊,處處聞歌聲。撒尼人的跳樂,阿細人的跳月,、白彝人的架子樂,黑彝人的祝酒歌,構成獨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石林彝族歌舞,成為石林旅游寶貴的人文景觀。大三弦舞從石林跳到北京、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國家,成為石林彝族舞蹈的代表。除大三弦舞外,石林民間舞蹈還有跳獅子、鼓舞、鐵舞、細樂舞等。這些舞蹈都是隨伴奏樂器節拍起舞;不同于漢族邊歌邊舞的舞蹈形式。

大三弦舞也叫阿細跳月;最早是阿細青年常跳的集體舞。同屬彝族的阿細撒尼同居一地,青年男女來往密切。1953年石林彝族歌舞到北京演出,阿細撒尼青年共同表演大三弦舞。節奏時決,熱烈奔放的大三弦舞深得撒尼青年的喜愛,青年男女集會時跳小三弦舞也跳大三弦舞。石林奇異的自然風光吸弓情大量的中外賓客不遠萬里來到石林,石林人民跳起大三弦舞迎客,古老的石林彝族大三弦舞在19世紀八十年代從石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小三弦舞也叫跳樂,是撒尼青年集會時常跳的集體舞。小三弦舞與大三弦舞有共同之處,同是青年集體舞,少到四五人多到四五百人都可跳。男女跳舞者面對面排成行或圍成圈。男性身挎三弦,手彈三弦腳隨節拍抬腳踢腿向前退后、向左向右交換舞步;女性隨伴奏樂節拍抬腿踢腳拍手甩手,男進女退左右移步。不同之處是三弦越大彈撥出來的聲音越宏亮,舞蹈動作豪放熱烈,稱為"青年舞";小三弦彈撥出來的聲音柔和動聽;舞蹈動作詼諧優雅,稱為老人舞"。

跳獅子其實是跳老虎。彝族崇拜老虎,有"虎的民族"之稱。節日慶典、喪葬、重大民間活動都有手持虎面具的舞者參加。虎面具最少兩個,最多幾十個。裝扮成虎的舞者隨鼓、鉸、鑼等打擊樂隊奏出的節拍做各種動作,一般模仿虎的跑、咬、撲、跳、戲等動作進行夸張,沒有統一規定的動作。跳獅子有求神娛神的本意,也有歡慶祝福的喜悅。葬禮中跳獅子、鼓鑼僅齊鳴氣氛熱烈,老虎滑稽可笑的舞姿讓人忍不住發笑,可以緩解因親人故去過度的悲痛。

叉舞是狩獵戰爭演化而成的武舞。由男性手持鋼叉組成舞隊,動作是模仿戰爭、狩獵舉叉刺向各個方向,動作有攻、防等威武雄猛。

鼓舞是身背大鼓,邊敲邊舞,是為迎接凱旋歸來的戰士而舞。鼓與軍號相配,鼓聲冬冬,軍號齊鳴,歡慶感染力較強。聽到鼓號響,石林人都知道有喜慶。細樂隊由笛子、嗩吶組成,邊吹邊隨節拍舞動。細樂音響柔和婉轉動聽與鼓號形成鮮明的對比。

架子樂是白彝的民間舞蹈。舞蹈動作主要是模仿動物,有猴子掰包谷、鴿子渡食、蒼蠅搓腳等。男舞者是主角,隨音樂節拍兩人對舞,女性伴舞的動作比較優雅簡潔。架子樂動作剛勁有力,有迪斯科的節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75959.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