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紅軍走過彩云之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80年前,一次浩浩蕩蕩的征旅,在決定了中國歷史走向的同時,也給人留下些許迷疑和遐思。然而,任它滄海桑田,只要傾心靜聽,終能透過積塵,洞徹那震人心魄的真實。

這幾年,我利用在云南工作間隙,沿著長征過滇的路線,一次次重走紅軍戰斗地,探訪駐地紀念館,向幸存者搜集長征軼事,對"紅軍過滇為什么獲生""萬里長征為什么獲勝""各族人民為什么擁護共產黨、擁護紅軍"愈豁得解。答案至簡:大愛!為國家獨立、人民幸福舍生忘死的大愛,對同志、戰友托生付死的大愛,對民族同胞、宗教人士、政見異士露膽披誠的大愛……這一個個大愛,凝鑄紅軍長征不朽的魂,巍巍根植在云嶺、根植在中華大地上。

1 古人云: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在長征那關乎存亡的時刻,更是對"將"信念和智勇的考驗。

1935年5月5日,金沙江皎平渡,滔滔浪涌將江面上的幾艘小船吹得搖搖晃晃。毛澤東等一批中央領導任江水湍急,悠然渡過江去。站在江中一塊獨立大石上指揮部隊渡江的,是紅軍參謀長劉伯承。皎平渡獨石,至今猶在,贊表當年。

皎平渡,位于云南祿勸和四川會理交界處的重要渡口,能否奪取,對于紅軍突破封鎖、甩開追兵至關重要。兼任渡江司令部司令員的劉伯承,為了完成任務,不分晝夜地一次次修改完善計劃方案,一次次親臨一線組織行軍,甚至直接率領一個營和工兵分隊,一路奔襲至皎平渡,最終贏得了時間,賽過了死神……

對于領軍一方、懷揣抱負的將領,黨在危急時刻將最困難的任務交給自己,這是多么大的信任與托付!怎能不用心用情用命呢!陳賡、宋任窮亦然。陳、宋擔任著中央紅軍干部團的團長和政委,親率部隊一路奔襲,出其不意,神兵天降般為紅軍順利過江清除了最后的屏障。

有這樣一種說法:紅軍主體是貧苦大眾,他們是被統治者逼到絕路而不得不革命。但稍一推敲,就會發現,朱德、劉伯承、陳賡、羅炳輝等將領,都是放棄了原先在國民黨軍中的高官厚祿,在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刻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反動勢力愈抗愈奮。這絕不是走投無路能簡單解釋的,非有救國救民大志大愛者不能為之。

漫漫長征貫南北,一路征戰一路血。在共同的理想支撐下,紅軍將領歷苦彌堅、率先垂范,上下同心、越戰越勇,成為打不爛、沖不垮、戰不死的鋼鐵之師。從1935年2月4日至14日、4月23日至5月9日,中央紅軍兩次轉戰云南,歷時28天。在裝備精良的敵軍堵截下縱橫捭闔,一路橫掃18個縣區,直至涉渡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戰略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2 無私的大愛、無限的摯情,緊緊團結著、激勵著紅軍戰士,一路跟隨共產黨。

自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二、六軍團一度與中央失去了聯系。遠隔一方、孤軍轉戰的紅二、六軍團心裝大愛,愈征愈奮!部隊18000余人,從湖南桑植出發,一路突破層層封鎖,終于1936年3月大踏步進入云南。

沿路滇軍、川軍重兵防堵,國民黨中央軍8個師、40多個團在其后"追剿",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然而曾被國民黨多次宣布"剿沒"或"重創"的"賀匪",天降神兵般突然出現在了云南,且一路凱歌,勝仗連連。

紅二、六軍團突破滇東北烏蒙諸山后,過曲靖、占楚雄,繼而借道大理、麗江,直奔金沙江。蔣介石判斷,憑該段江險定滅紅軍,特地飛昆明召見追剿軍各縱隊司令。然而,紅軍部隊悄然西進,從石鼓一線過了大江天險。1936年4月25至28日4天3夜,紅二、六軍團全部渡江。黃新廷將軍在《紅旗直指金沙江》回憶錄中說:"望著戰士們矯健的步伐和他們手里高舉的火炬,我的心里感到一陣激動……有這樣好的部隊,還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難呢!"

渡卻天險金沙水,步接天庭高原雪。紅軍戰士前腳離開麗江河谷,后腳開步迪慶雪山,仿佛由炎熱的夏天突然走向嚴寒的隆冬。刺骨酷寒襲身軀,狂風呼號從峰落,卷起巖雪灌襤褸。如此情景,怎一個難字了得!然而,紅軍隊伍仍在行進!

山上積雪厚啊,戰士穿著草鞋踩入深雪中,有的鞋找不到了,只好赤腳往前走;有的一腳下去碰到冰凌,腿肚子就被劃破了;有的倒下了,任千呼萬喚,終究沒能醒過來……如此情景,怎一個苦字了得!然而,我們的紅軍隊伍,仍在行進!

越往上攀行,越感到空氣稀薄,口鼻胸肺堵得慌,頭腦脹得要裂開……如此情景,怎一個壯字了得!然而,我們的紅軍隊伍,仍在行進!

往前走,往前走,堅毅地往前走! 從1936年3月上旬至5月中旬,紅二、六軍團長征過滇68天,經過27個縣區,攻克13座縣城,經歷了回旋烏蒙、挺進滇中、橫掃滇西、搶渡金沙江,翻越雅哈雪山和中甸大小雪山的艱苦轉戰歷程。離滇北上,隨即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

3 一個正午,烈日當空,一片碩果累累的橘林中傳來"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軍歌聲。

紅軍來了!這支猛攻四川敘永縣城后向滇轉移的部隊,踏著泥濘來到了云貴川結合部的昭通!此時,部隊連續急行軍,已整整兩天沒吃過一頓飽飯,怎一個饑字了得!然而,當部隊行至這片透熟的橘林時,沒有一人摘下一個橘子……

是不想嗎?不,看看戰士唇上的裂痕,就知道多么需要充饑解渴;再看看戰士眼里流露出的渴望,就知道橘子多么誘人。是不能!"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嚴明紀律約束著他們!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提醒著他們!時任紅三軍團四師政委黃克誠回憶:"漫山遍野盡是橘樹,樹頭上掛滿熟透了的橘子,也不見有人采摘。"

自古百姓怕兵禍,戰馬過處無完卵。云南地處邊疆,尤多戰亂,當地民眾見慣了兵過村、財物亡的慘況,可不拿群眾一個橘子的軍隊,哪曾見過!

愛民者民恒愛之。紅軍過滇,把愛人民、為人民視作崇高使命;云南人民也將擁護、參加紅軍視為最大光榮。

君不見,宣威國民黨縣政府廣場人山人海。幾天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戴著腳鐐給惡霸劣紳干活打工,今天反過來了,他們是跟著紅軍來審判那些劣紳惡霸的,還分到了沒收的糧食、火腿、布匹和衣物。會后,翻身做主的宣威和會澤兩地人民,有近1800名青年報名參軍……

君不見,滇西老龍祠里戲劇表演歡聲陣陣。為分到鹽礦暴利,國民黨在此駐有保井營和緝私隊,與鹽礦資本家重重壓榨,堪稱活地獄。紅軍到達后,砸開礦工們的腳鐐,解救了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這天晚上,兩處產鹽之地有400多人報名參軍。

我們就有這樣好的部隊!我們就有這樣好的人民!

紅軍向麗江開來了!聽說紅軍即將渡江北上抗日,麗江城里35位裁縫連續兩天兩夜為紅軍縫制衣帽、米袋;各店鋪紛紛把羊皮、紅糖、食鹽、生姜、辣椒等御寒食物售給紅軍;進步工商戶聽說紅軍亟待將手中"滇票"換成銀圓,便協商按比價作了兌換……

人民的力量,一旦匯聚,可叫日月換新天!這個道理,共產黨人懂,紅軍走到哪里,人民支持到哪里,所以勝了!

4 賀軍團長鈞鑒:久慕大名……今云鵬奉命"剿赤",實非情愿,概身不由己也,請總指揮諒之。今聞紅軍困于黑風口,一場血戰將至,紅軍為仁義之師,云鵬甚為敬之,不忍坐視,若總指揮相信云鵬,云鵬愿在防地上為紅軍讓出一條道路……

這是一封直格行書函件,賀龍久久不能平靜,借著燭光,他仿佛看到了這位滿臉赤誠的猛將張沖。是夜,大隊紅軍肅然靜穆,迅疾穿過黑風口……

紅二、六軍團抵達石鼓渡口時,發現船只早已被破壞殆盡,怎么過江?于是,賀龍給開明人士、時任魯橋鄉副鄉長王瓚賢寫信求援。收信后,王瓚賢冒險頂死、設法幫助,終于湊齊了7條木船、28名船工及一些木筏,協助紅二、六軍團順利渡過了金沙江,避免了石達開式的悲劇……

語言不通,大愛相通;山水阻隔,大義相續。松贊林寺,云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迪慶首府中甸地區的統治中心。當賀龍、任弼時率軍抵達時,國民黨縣長率官紳逃走了,受到造謠煽動的許多藏民也躲往山中。但松贊林寺緊閉的大門卻開啟了,喇嘛夏拿古瓦率藏胞,捧哈達,背青?酒,牽著牛羊,馱著酥油糍粑,到紅軍指揮部慰問。

1936年5月2日,賀龍等軍團領導人親訪松贊林寺,八大老僧到寺外迎接,舉行最高規格的"跳神"儀式。就在這個儀式上,賀龍贈送了"興盛番族"的錦幛。歷史不會忘記,松贊林寺帶頭開倉,把庫存的6萬多斤青稞賣給紅軍,并派"騎將"為向導,陪送紅軍出境。所有這些,都為下一步紅軍發兵甘孜創造了條件。

八十年前烽煙逝,再談成敗尤惜今。那個信念如鐵的中國共產黨已然執政,那片貧瘠土地上的人民漸臻富裕,那支衣衫襤褸的隊伍正向改革強軍不斷前行。是的,但我們不能止步,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征仍在繼續。當年,紅軍的成,絕不能忘!"國軍"的敗,更不可不戒,不可不警,不可不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黨的號召震徹長空。讓我們挽手團結,承踐紅軍魂,大愛永向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10849.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