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失敗造就了偉大 解密解放軍史上的十大敗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簡稱人民解放軍或解放軍(PLA),其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義。解放軍的最高軍事機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現役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一個獨立兵種第二炮兵組織而成。

解放軍一詞最早出自劉少奇于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軍委高層干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解放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文獻檔案資料中第一次出現解放軍的稱謂。

第十名:南麻、臨朐戰役

1947年10月,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軍在南麻、臨朐發生激戰。連續進攻十天,未能攻克兩地,傷亡達五萬多人,殲敵僅二萬多人,被迫撤退。

南麻、臨朐戰役,是在晉冀魯豫野戰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和華東野戰軍大部向敵側后出擊時,留在內線的華東野戰軍部隊組織實施的攻堅戰。該戰役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雖未能實現預定決心,但打亂了敵對山東重點進攻的部署,破壞了敵人的企圖。

1934年4月,在第五次反圍剿戰斗中,紅一方面軍一、三、五、九軍團在江西廣昌地區筑壘阻擊國民黨軍進攻?鄳18天,被迫放棄廣昌,傷亡5093人,殲敵僅2626人,其中紅三軍團傷亡2705人,約占全軍團總人數的四分之一。人數的四分之一。廣昌戰役是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進行的一次防御戰役。

廣昌保衛戰,中央紅軍采取處處設防、節節抵御的戰法,硬是以較弱小的力量同優勢的國民黨軍在固定的陣地上拼消耗,結果,雖然在歷時18天的作戰中斃傷俘敵共2626人,但是自身卻傷亡了5093人,約占參戰總人數的五分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簡稱人民解放軍或解放軍(PLA),其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義。解放軍的最高軍事機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現役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一個獨立兵種第二炮兵組織而成。

解放軍一詞最早出自劉少奇于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軍委高層干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解放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文獻檔案資料中第一次出現解放軍的稱謂。

第八名:西府戰役

1948年4月,西北野戰軍向寶雞發動進攻,連克數城,初期大勝。但國民黨軍迅速組織反擊,解放軍反陷入重圍之中。后轉戰一千余里,突出重圍,弄得極為狼狽。此戰殲敵二萬,自身傷亡一萬五千。

第七名:第一次四平戰役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軍進行保衛四平之戰。堅守一月,殲敵一萬,自損八千,被迫后撤,被國民黨軍追了上千里,一直攆過松花江。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簡稱人民解放軍或解放軍(PLA),其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義。解放軍的最高軍事機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現役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一個獨立兵種第二炮兵組織而成。

解放軍一詞最早出自劉少奇于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軍委高層干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解放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文獻檔案資料中第一次出現解放軍的稱謂。

第六名:血戰湘江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轉移,與國民黨軍在湘江邊展開激戰。經六天血戰,紅軍沖過湘江脫險,但此戰損兵三萬余人,全軍從長征開始的八萬六千減至不足三萬,損失慘重,而殲敵僅七千余人,幾遭全軍覆滅之險。

第五名:五次戰役轉移階段之戰

1951年5月,抗美援朝五次戰役進攻殲敵階段完成后,志愿軍參戰各兵團開始向北轉移。因過于輕敵,掩護計劃不周密,遭到美軍的快速反擊,一時陷入被敵分割包圍之中。后主力部隊脫險,但三兵團六十軍第一八零師損失大半,幾乎覆滅。

整個戰役殲敵八萬二千,中朝方損失八萬五千,其中志愿軍損失七萬五千。僅轉移階段失蹤就達二萬多人,后證實其中一萬七千余人被俘。其余估計在戰地死亡。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簡稱人民解放軍或解放軍(PLA),其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義。解放軍的最高軍事機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現役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一個獨立兵種第二炮兵組織而成。

解放軍一詞最早出自劉少奇于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軍委高層干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解放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文獻檔案資料中第一次出現解放軍的稱謂。

第四名:兵敗懷玉山

1934年末,方志敏率紅十軍團北上,在江西懷玉山遭國民黨軍幾十個團的圍攻,最后彈盡糧絕,遭到潰滅。全軍2萬多人僅千人突出重圍,方志敏和軍團長劉疇西被俘犧牲。

第三名:皖南事變

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及2個縱隊在皖南地區遭國民黨軍8個師圍攻,經10天戰斗,全軍九千余人除二千余人突圍外,余全部陣亡或被俘。軍長葉挺被俘,政委項英犧牲。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余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

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圖為被殺害的西路軍戰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簡稱人民解放軍或解放軍(PLA),其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義。解放軍的最高軍事機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現役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一個獨立兵種第二炮兵組織而成。

解放軍一詞最早出自劉少奇于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軍委高層干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解放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文獻檔案資料中第一次出現解放軍的稱謂。

粟裕

(三)解放戰爭中最輝煌的軍事奇才粟裕

“主席當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這是解放戰爭中從蘇中老百姓的口中傳出來的民謠。的確,在解放戰爭中軍事指揮成就最輝煌的將領無疑是粟裕大將,在國共爭戰的最后三年的時間里,他以過人的謀略和驚人的膽魄,為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奠基,為戰史書寫下輝煌篇章。

翻開粟裕將軍在解放戰爭中的歷史畫卷,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被稱為“上兵若水”的蘇中戰役,此役粟裕指揮我軍七戰七捷,從軍事指揮藝術上看,與徐帥指揮的晉中戰役稱得上是解放戰爭中最為機動靈活的運動戰,堪稱戰史上的用兵奇略。爾后在魯南戰役中,指揮我軍殲滅國民黨軍第一快速縱隊。在萊蕪戰役中示假隱真,殲滅李仙洲集團,粉碎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的企圖。在孟良崮戰役中,指揮我軍敢于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痛殲驕橫的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開創了我軍殲滅國民黨軍五大主力的光輝記錄,向世人展示出過人的謀略和驚人的膽略。隨后,粟裕審時度勢地提出了“暫不過江南,在江北再打殲滅戰”的正確戰略,改變了中央的初衷,并在攻堅和運動殲敵的豫東之戰中,不拘一格,靈活用兵,取得大捷,扭轉了中原戰場的局勢。在中國戰爭史上戰役規模最大的淮海戰役中,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該役中殲敵最多,表現最出色,為戰役的勝利立下頭功。

毋庸置疑,粟裕是解放戰爭中最輝煌的軍事將領,他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是解放戰爭中我軍殲敵數量最多的野戰軍,為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5875.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