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楊虎城和張學良的關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當東北軍就食于陜西時,東北山炮張學良遭遇到陜西冷娃楊虎城。

和長于婦人之手、承繼父親遺產的張學良相比,楊虎城是百戰余生、從血泊中殺出來的將軍,他的成長之路和張作霖倒是十分相似。張作霖年輕時是胡子,楊虎城則是刀客。

1908年,楊虎城的父親楊懷福因殺人被清政府絞殺省城西安,14歲的他借了一輛獨輪手推車,步行200里將父親的遺體推回家鄉安葬。1913年,19歲的他退伍回鄉,打死來收債的秀才李楨,落草上山,搶了一批稅款,買了一支步槍積聚人馬,成為同州一帶著名的刀客。——這經歷,和中共元帥賀龍早期極其相似。24歲他寫了一首順口溜:西北山高水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頭干一場。——這是標準的陜西冷娃氣派。

張學良和到楊虎城相遇時,43歲的楊虎城已經是陜西省最高軍政首長,在他眼里,花花公子張學良就是一個雛兒。蔣介石用張學良這根箭,想射殺楊虎城和紅軍兩只老雕,真是所托非人。東北軍的軍力比西北軍強得多,自然不能硬拼。但老謀深算而又心狠面冷的楊虎城很快搞定了張學良。

1956年12月,蔣命張學良回憶西安事變時。當時,張學良的回答是:“平心而論,西安之變,楊虎城乃受良之牽累,彼不過陪襯而已。”——那是他對楊虎城一家數口被殺的負疚和不平。但是,到了上一世紀90年代,在回答張之丙姐妹的訪談時,張學良卻說:

那西安事變……那可以說他是主角哇,不過名義是我,我是主角了。當然由我負責任。

這毫不意外,就張學良那個樣子,哪有膽魄和計謀搞出這樣大的一場兵變,他只能是楊虎城操縱的傀儡。

張、楊合力“剿共”時,楊虎城已與中共暗通款曲,他身邊被一批中共地下黨員包圍,這些地下黨員基本是他多年前送到德國留學歸來的陜西青年才俊,如后來外交部副部長王炳南和我的母校蘭州大學老校長江隆基。

據張學良所寫《西安事變反省錄》,在事變前,楊虎城就兩次向張學良進言,希望張對蔣介石采取行動。

據張學良回憶,在蔣介石即將來西安督戰前,他問計于楊虎城,楊虎城說,我那些小家伙們(這是指他的智囊團)倒有一個計策,等待蔣委員長來西安時,我們不使他離去,我們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請注意,他一開口就說“那些小家伙們”,那證明他背后已有人鼓動他,是利用他來推動我、試探我。

而且張學良多年后做了進一步說明:

楊虎城要緊的是王炳南。楊虎城手底下一定比我手底下厲害。不但是文人,還有新城的一個師,差不多都是共產黨。他自己實實在在,他的太太是共產黨,我判斷他的太太就是帶著任務來的.

事實和張學良的這番判斷基本一致。

左山炮右冷娃,氣質不一樣

所以當張學良決定親自陪蔣介石回南京時,楊虎城和張學良幾乎鬧翻了。張學良回憶,當時楊虎城對他說:

你是受了蔣夫人、宋子文、端納情感誘惑,有反初衷,你犯了溫情主義,你是同蔣宋兩家有私誼上的關系,可以和平了結。我楊某可是不肯作斷頭將軍的,要干就干到底。

可見楊虎城對事態的發展判斷很準,他主張一不做二不休,只有殺掉蔣介石自己才能活命。但是那時候中共已經遵循斯大林的旨意,必須留下蔣介石的性命使中國的抗戰有領袖而不至于四分五裂,以降低日本進攻蘇聯的風險。張學良又堅持陪蔣回首都負荊請罪,楊虎城一人孤掌難鳴。

蔣介石后來軟禁張學良一生,而在敗退大陸前殺掉楊虎城,除了他和張私人情誼更近一些外,應該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實蔣和他的心腹判斷出張學良只是名義上為首的,“西安事變”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楊虎城。

一個是東北山炮,一個是陜西冷娃,蔣介石的判斷大致不會差。山炮只是被冷娃利用而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楊虎城還活著的子女受到官方的善待,其長子楊拯民做過陜西省副省長、天津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常委,其原因亦在此。

歡迎大家關注最優雅不會污的奇聞異事網公眾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7936.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