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扎扎節,也叫六月年,在每年農歷六月中旬舉行。是紅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猶如漢族過春節一樣熱鬧隆重。屆時,哈尼山寨到處興高采烈,熱氣騰騰。人們穿上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成群結隊的相聚到磨秋場,打磨秋戲耍娛樂,歡度節日。
“苦扎扎”,其含義是迎接“俄咀”(一位仙人)到哈尼人間巡訪,為哈尼人驅害降魔,祈求“俄咀”保佑山寨平安、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節日習俗
按照哈尼人的規矩,磨秋桿必須是黑夜砍好后,小伙子們在黎明前扛回來。他們一路唱著山歌,把用堅硬結實的木頭做成的秋桿抬到寨邊的秋場,將一根木頭栽進土里,頂端削細當軸心,然后再把長長的橫桿從中間鑿凹,架在上面。兩邊的橫桿長短要一樣,還要削得滑溜溜的,以免劃傷手。
下午,穿著絢麗服裝的哈尼人摩肩接踵的聚到了磨秋場,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長的傳統習慣,先由幾個德高望重的老者“開秋”,他們象征性的甩了幾圈以后,一對對、一雙雙的小伙子們、姑娘們輪流上去轉。
打磨秋是一項哈尼人充滿情趣的體育活動,它要求磨秋兩邊的人數要對等,騎坐的人用腳蹬地面,時而飛速旋轉,時而升降起伏,反復轉動,悠悠蕩蕩。甩秋人的速度越來越快,圍觀的人也顯得更加開心,人群不時發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聲,為其加油助興,氣氛十分熱烈。那些藝高膽大,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們愛慕的對象。
夕陽西下,磨秋場上響起了一排清脆的槍聲,通知人們前來唱歌跳舞,那些躲到樹林里談情說愛的青年男女成雙成對的聚攏來了,老人和孩子也聚攏來了。老人們圍坐在場上喝酒取樂,孩子們追逐戲要,青年人則圍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樂作舞。鑼鼓聲、琴弦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在群山間回蕩,一個不眠的狂歡之夜開始了。
哈尼族“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宗教節日,節日隆重的祭祀活動與哈尼人生產節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節日活動是農事活動的時間表;“苦扎扎”活動主要展示了哈尼族宗教祭祀文化和娛樂交際禮儀文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8311.html
相關閱讀: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