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代朝珠:東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能佩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清代人著裝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這種著裝制度是中國古代“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系辭》)傳統的延續,服飾被賦予了避寒遮體之外的禮樂教化功能。“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其勢”(賈誼《新書?服疑》),服飾成為體現人們社會關系的具體表現,也是統治者標示等級和管理社會的工具。與以往不同的是,清代服飾在外觀上有別于漢服,帶有鮮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其中,朝珠的佩戴,更是清代服飾所獨有的特色。

  清朝皇室的祖先信奉佛教,“滿洲”很可能就是梵文“曼殊”的轉音;佛教徒稱清帝為“曼殊師利大皇帝”,而“曼殊師利”就是文殊菩薩。佛家僧侶通常手持念珠,每串粒數有十八顆、二十七顆、五十四顆、一百零八顆之分。串有一百零八粒的念珠稱為“百八牟尼珠”。《木?(huàn,一種落葉喬木)子經》云:“當貫木?子一百八個,常自隨身,志心稱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乃過一子!痹谡b讀佛號和經咒時,默誦一句,捻過一珠,用以計數,所以念珠又稱“佛珠”或“數珠”。當時,女真人有衣上掛數珠的習慣,將一串珠子掛在衣襟的紐扣上,隨身攜帶,誦經時手指逐個捻珠數數。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常把數珠賞賜屬下,各級將領也把數珠當作禮品進貢。

  清入關后,各項制度漸趨完備,其中也包括服飾制度的確立。朝珠正式作為冠服的一種佩飾確定下來,并被納入乾隆二十八年(1763)編撰的《欽定大清會典》之中,以示鄭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帝沒有佩戴朝珠,順治帝皇后佩戴了朝珠,順治帝的母親孝莊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佩戴了朝珠,而康熙帝以后的帝后朝服像均有朝珠。

  一、構成與象征意義

  朝珠由念珠演化而來,故結構與佛珠類似。朝珠由身子、結珠、佛頭、背云、紀念、大墜、墜角七部分組成。通常一盤朝珠周長大致在130至170厘米之間,“身子”由108顆珠子組成,意寓12月、24節氣、72候為一年的說法,總數定為108。還有一種說法,佛教認為常人一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將其歸納為108種,所以舊時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鐘一百零八下,稱為“醒百八煩惱”。在108顆珠中,每隔27顆穿入一顆不同材質的大珠,稱為“結珠”,結珠的顏色與其他珠子形成鮮明對比。4顆結珠將朝珠分成四部分,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掛在脖子后面與結珠相連的珠子稱為“佛頭”。佛頭有孔與“背云”相接,背云意為“一元復始”,垂于背后,背云最下端綴有葫蘆形“大墜”,稱為“佛嘴”。佛頭兩側又有三串小珠串,通常一側綴兩串,另一側綴一串;兩串的位置,男在左,女在右。每串有10顆小珠,每5顆為一組,中間有絳相連,下墜嵌有寶石的小“墜角”。三串小珠稱為“紀念”,象征一個月有30天,為上、中、下旬,每串代表一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2014.html

相關閱讀: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