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中國以來首次發掘 2600年柏人城將露真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今年10月份起,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臺文物管理處和隆堯縣文保所組成的考古隊,開始對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趙國"柏人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據悉,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對這座古老城池遺址進行發掘。12月10日,記者來到發掘現場,一探柏人城遺址的真容。

現場

挖出瓦片石磨及古灰坑古驛道

12月10日,隆堯縣雙碑鄉亦城村東的柏人城遺址挖掘現場,考古隊員正掄鎬揮鏟,忙著清理挖掘古城址,各種瓦片、陶片、石磨等文物被一件件清理出土,古灰坑、古驛道等也揭開塵封。

柏人城遺址位于隆堯縣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一帶。古城始建于春秋時期,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華北地區發現的現存較大的春秋戰國時期古城遺址之一。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鄰?河,三面環崗,城墻全長8000余米,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2019年5月,柏人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隆堯縣文保所原所長曹連彬介紹,當地百姓在生產生活中曾發現過珍貴的戰國時期銅質柏人刀幣,當時趙國只有都城邯鄲和柏人兩個地方鑄銅錢,這是當時柏人城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的重要標志。另外,民間還發現一些青銅劍、銅鏡、銅帶鉤等文物。

另據了解,2019年,文物工作者曾在柏人城遺址西900多米處的墓葬群處進行勘探,初步確認主墓的墓主人為柏人侯李曇。據史料記載,李曇字貴遠,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因屢建奇功被封為柏人侯。秦國并六國后,李曇被封為御史大夫,后升為司徒,死后葬柏人城城西。

柏人城田野考古隊領隊周海峰博士說,據史料記載,柏人城建于春秋戰國時期,唐天寶年間被洪水淹沒。但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對柏人城做過正式考古發掘,該遺址歷史內涵不清晰。此次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今年計劃發掘600平方米。

探秘

柏人城規模及建制

柏人城址坐落于隆堯縣正西12.5公里的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一帶,是一座著名的歷史名城遺址。

柏人城址三面環崗、一面臨水,城內西北高、東南低。三面所環之崗分別為:東南1.5公里的光泰崗,呈西北至東南走向,長1.8公里,東西最寬處0.8公里,面積大于一平方公里;正南1.5公里的木花崗(又名牧豬崗),南北0.6公里,東西1公里,面積0.6平方公里;西南2公里的馬棚崗,呈西北至東南走向,長1.2公里,東西寬0.5公里,面積0.6平方公里。城址北臨?河,城的東北角就坐落在?河南岸上。目前,古城址內坐落著兩個村莊,其余皆是農田。

現在的柏人城址略近方形,西北部為斜角,取古代"天不滿西北"的思想。城墻全長8000余米,其中東城墻2225米,南城墻1915米,西城墻1451米,北城墻2462米,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除東西城墻的南部和南城墻的部分地段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外,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基本完好部分占總城墻的五分之三。城墻基部寬16.5米,現殘存城墻大部分高2米至6米,部分地段高約7米。

柏人城共有九門:東西各三門,南二門,北一門。經勘測得知:城門寬約16.5米,護城河寬18米,距城墻10米。主要宮殿建筑集中在城內中北部,即亦城、城角二村村南,南北300米,東西1400米,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米至2.5米。北城墻及東城墻北部,已無城墻遺跡。城內西北角有張耳臺,南北25米,東西30米,高1.5米。亦城村北口城墻內還有張耳閱兵處,南北18米,東西25米,高1米至2米。

據介紹,張耳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巨鹿之戰后,項羽封其為常山王,都信都(今邢臺),后劉邦封其為趙王,都襄國(今邢臺)。張耳在推翻秦王朝、助劉邦戰勝項羽、建立西漢政權中發揮了較大作用。

鉤沉

柏人城的歷史演變

柏人城址歷年都有文物出土。1986年臨城柏暢城城址出土戰國"柏人"銘文戈二件。據考證,當為戰國時期趙國駐柏人士兵所用,后為秦兵所獲,輾轉帶至柏暢城。

柏人城在戰國時期是趙國北方僅次于邯鄲的第二大城市,是當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當時趙國流通兩大貨幣"甘丹""白人","甘丹"為邯鄲趙王城所鑄,"白人"即為柏人城所鑄。柏人城經濟之發達,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西漢初期,置柏人縣,柏人城即為治所,歷魏、晉、隋、唐。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柏人城被一場特大洪水淹沒而廢,后改遷至今之堯城鎮,是為堯山縣。柏人城自戰國初期至唐天寶元年的漫長歲月,是其鼎盛繁榮的歷史時期。因其廢于洪水,所以淤積于地下的遺跡、遺物沒有遭受大的破壞,是研究、考證趙國古代城市不可多得的實物標本。

按史書記載,柏人城自春秋時期晉文公于公元前624年建城算起,至唐天寶元年被淹城廢為止,一直以著名的繁華古城存在了1300余年。此后,其又經1200余年的風雨,成為今天的柏人城遺址。經過考古部門的勘探與發掘,其雄偉的夯土城墻輪廓已然展露崢嶸,展示著古城當年的繁榮和輝煌,講述著2600多年來發生在這里的歷史往事及其曾經的特殊地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2046.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