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貫(1531~1615)字肩吾,號龍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隆慶三年進士。萬歷年間,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張居正去位后,入閣參預機務。史書載“一貫之入閣也,輔政十有三年,當國者四年,枝柱清議,論者丑之!
當時明朝政很亂,為了建儲,國本等事諸臣爭論不休,并且礦使四處騷擾,老百姓都十分痛恨他們。沈一貫入內閣后,表面上參與爭論,一副清官模樣,暗地里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在朝廷內造成了很壞的風氣。當時萬歷帝因病不能主掌朝綱,大權落入沈一貫手中。萬歷帝曾經考慮過停止征收礦稅,但沈一貫并沒有貫徹執行,“礦稅之禍,遂終萬歷之禍而不能改!
在沈一貫執政后期,他因楚宗、妖書、京察三事使全國一片昏暗、人心惶惶,反對他的人越來越多,彈劾他的奏折也是與日俱增,他只得謝病不出,整日埋頭于詩書中,家居十年而卒,去世時八十四歲。
除本書外,沈一貫還著有《易學》十二卷,《敬事草》十九卷,錄入《四庫全書總目》中。
沈一貫是當時著名詩人沈明臣的從子,詩學受他的教益很大。陳田《明詩紀事》中說:“鄞縣相業不足言。少師事沈明臣……又與黎惟敬、歐損伯輩往還,故詩筆頗擅麗藻。”他在當時以作詩多有佳句,其文結構精美著稱,人稱“句章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4057.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