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葉,沈萬三的父親沈?由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南潯沈家漾遷徙至周東?,后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在致富后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持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有了舒適的住宅;但不久;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云南度過了他的余生。
沈萬三在周莊、蘇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跡。沈萬三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許,即東莊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互相聯絡"(《周年鎮志》卷二),"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明?楊循吉〈蘇談》)。盡管他受到張士誠、朱元漳的封賞,但他不愿離開這塊寶地。"元,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萬三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鎰"(《周莊鎮志》卷六?雜記),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久盛不衰。
家庭
“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其父,乃自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徙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的沈?。“沈萬三”之弟名沈貴,字仲華,又號“沈萬四”。沈貴二子:長沈德昌;次沈漢杰,生于延?七年,卒于洪武四年。漢杰徙居平江路長洲縣之北周莊,二子:長沈?,次沈瓊。沈?三子:長沈海;次沈廣;再次沈京華。沈貴次子一支裔緒,見敘于劉三吾《坦齋集》卷下〈沈漢杰墓志銘〉:“[沈]漢杰之先,吳興人,家南潯。其大父?,始徙今姑蘇長洲之東蔡村,因家焉。二子:長諱富,字仲榮,即萬三公。次諱貴,字仲華,即萬四公。仲華二子:德昌其長,漢杰其次。漢杰復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莊。
致富的原因
關于沈萬三發財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墾殖說","分財說"和"通番說"三種。
一、墾殖說。許多史料上都有記載,但真正完善地提出這一說法的是昆山文管會陳兆弘在"明代經濟史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自的《明初巨富沈萬三的致富與衰落〉一文。文中重點提出,沈萬三從"躬稼起家"繼而"好廣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資巨方萬,田產遍于天下。"沈萬三依靠墾殖發富,乃至成為豪富,號稱江南第一。
二、分財說。有人認為,"沈萬三秀之富得之于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周莊鎮志》卷六.?雜記),又有人說"元時富人陸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資產付之","其一即沈萬三秀也,(楊循吉《蘇談》)?傊蛉f三是得到了吳江汾湖陸氏的資財,才成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說。據《吳江縣志》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于作海外貿易。"這說明沈萬三是由于把商品運往海外貿易,才一躍而成為巨富的。
事實上,沈萬三之所以成為江南巨富,以上三個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關聯的。如果說沈萬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說明他有了立業的根本。沈萬三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更由于“治財”有方顯示了他出色的"經濟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錢和關鍵。他有了這樣的巨資后,一方面繼續開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硯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入走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開始了他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使他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萬三就是從貿易中賺下的一部分錢,購置田產,另一部分錢作經商的資本。所以說,沈萬三是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而一躍成為巨富。周莊"以村落而辟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
沈萬三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擊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據《周莊鎮志》記載,"《明史。馬后傳》洪武時,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后諫日,不祥之民,天將誅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戌云南。"
除沈萬三充軍云南之外,他的第二個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除筑洪武門至水西門城墻外。還以龍角貢獻,并獻有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酒樓等。這次打擊不僅使沈家失去了沈萬三這個當家人;而且富氣也減去了大半,可謂人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被捕時,周莊鎮上株連甚多,有盡誅周莊居者之說。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臺御狀至京城:才救下周莊全鎮老小。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莊鎮志卷三。冢墓)。這次沈萬三子沈旺的兩個兒子沈至、沈莊(伯熙)又為田賦坐了牢,伯熙當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莊杏村。這樣,從根本上動搖了沈家的基業。
第三次汀擊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學文與藍玉通謀,詔捕嚴訊,誅連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德全六人,并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周莊鎮志》卷六?雜記),這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余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擊,只能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莊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但他畢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鑒的人物,他在周莊的遺跡,也使中外旅游者及專家學者深感興趣。
摘自《九百歲水鎮周莊》 《元史演義》里,沈萬三被稱為“財神爺”。
《明史》記載:14世紀時,江南一個發了大財的巨商??沈萬三,為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造筑了南京城墻后,還溜須拍馬地想為朝廷犒軍,被朱元璋眼一瞪,發配到了山高水長的云南去了。
在中國史書記載的汗牛充棟的歷史事件中,朱元璋與沈萬三的較勁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與大商人的角斗。至高無上的皇權,必然地取得了勝利。選擇這一多少帶有悲涼意味的題材,只是意在以一個開國皇帝和一個富可敵國的富商之間的善緣、惡緣為切入點,在更深的層次上探討中國近百年積弱的濫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4059.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人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