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漢族冉閔所建政權。都鄴城(見鄴)。歷二主三年,冉閔為平帝,其子冉智為惠帝。
冉閔,字永曾,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父瞻原屬乞活軍,閔為石虎養孫。改姓名石閔,是石趙統治集團中較重要的將領,以勇敢善戰著稱。349年石虎死,諸子爭立,互相殘殺,閔乘后趙政局混亂,又得大司馬李農之助,于350年正月殺石鑒,自稱皇帝,國號大魏。復姓冉氏,仍都邱城,史稱冉魏。石鑒死后,石?(石虎子)據襄國稱帝,聯合羌酋姚弋仲和鮮卑族前燕慕容?,與冉閔常相攻伐。351年石?為其部將劉顯所殺。352年閔攻破襄國,殺劉顯,消滅了后趙的殘余勢力。其時,慕容?勢力漸盛,南下冀州,冉閔率軍抵抗,兵敗被俘,前燕軍攻入鄴城,冉魏亡。
冉閔在建立魏國的過程中對胡羯不論貴賤、男女、老少一律誅殺,共死二十余萬人。冉魏建立后,立即與東晉政府聯系,請求派兵共同討伐胡人;又清定九流,實行九品官人法(見九品中正制),以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在經濟上,開倉散糧,以求得百姓的擁護。在軍事上,竭力與后趙殘余勢力石?、羌酋姚弋仲、前燕慕容?爭衡。由于殘酷的民族仇殺和連綿的戰爭,加之饑饉,先前被遷到冀州、司州的胡漢各族人民數百余萬各還本土,路上互相殺掠,饑疫死亡甚眾。冉魏轄地漸小,人口銳減,農業生產陷于停頓,于352年終為前燕所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8847.html
相關閱讀:自亂陣腳的苻堅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東晉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