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宇文護簡介??史上弒君最多的人,玩大了家族,玩死了自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歷史

宇文護(513-572)

宇文護簡介:

  中文名:宇文護

歷史

  國籍:中國(北周)

  出生日期:公元513

  逝世日期:公元572

  職業:大司馬,晉國公

  主要成就:三年殺了三個皇帝

歷史

  我國古代不僅奉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有一種說法就是權力出于神授,因此人們還通常還把帝王比做龍,稱為“真龍天子”。既然皇帝為君、為父、為神,就理應受萬民敬仰,眾生膜拜?墒聦嵣,歷史上卻從來就不乏欺君罔上、竊國謀逆之徒,連最忌諱的弒君也是屢見不鮮!

  歷史上殺過皇帝的人有很多:趙高、梁冀、劉裕、宗愛、宇文泰、完顏亮……但細細數來,歷史上多有記載的趙高之流、梁冀之輩只不過殺過一個;劉裕、宗愛、蕭衍、宇文泰等四人也只殺過兩個。而真正的屠龍高手,卻是經常被史家忽略的南北朝時期的宇文護。 歷史

歷史

  宇文護三年殺了三個皇帝,堪稱“史上“屠龍”第一人”!



  公元556年農歷十月,西魏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一代梟雄宇文泰猝死于北巡途中。由于擔心幾個兒子過于年輕,缺乏軍功和政治號召力,宇文泰不得不在臨終之前,把朝政大權交給了他一向賞識的侄子宇文護。

  宇文護,自幼“方正有志度”,從少年時代起便追隨宇文泰征戰沙場,屢立戰功。宇文泰經常贊嘆他:這孩子“志度類我”!多么崇高的評價。彌留之際,宇文泰把宇文護叫到榻前,說:“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濟。諸子幼小,寇賊未寧,天下之事,屬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

歷史

  作為關隴集團(以西魏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為首的勢力集團)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宇文護雖然受宇文泰栽培已久,且奉遺命輔政,但資歷和功勛畢竟不如西魏八柱國這一批“老一輩革命家”。宇文泰死時,尚存的八柱國除了宇文家族外,還有五家。宇文護深知,僅憑宇文泰的口頭遺命,自己肯定鎮不住這些元勛大佬,所以,必須在他們中間物色一個政治同盟和利益代言人,才有可能順利執掌權柄。

歷史

  宇文泰死后數日,未及下葬,西魏高層便匆忙舉行會議,商討新的執政人選。不出宇文護所料,其時“群公各圖執政,莫肯服從”。不過,早在會議之前,宇文護就已私下取得五柱國之一的于謹的支持,與他達成了利益共識。因此,在會上,于謹不僅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番力挺宇文護的聲明,而且屈尊俯就,當場向宇文護叩拜如儀,宣誓效忠。眾大佬見狀,不管心里服不服,表面上也只能做做樣子,跟著于謹行叩拜之禮。于是,宇文護正式接過宇文泰的權柄,成為西魏王朝的實際掌舵者。

歷史

  然而,關隴集團的高層博弈并沒有就此終結,而只是剛剛開始。

  一

  對于晚生后輩宇文護的強勢上位,五柱國的反應各不相同:于謹最先倒向宇文護,第一時間與他結成了利益聯盟;李家和侯莫陳崇的態度不甚明朗,屬于騎墻派;趙貴則是最堅定的反對派,“自以元勛佐命,每懷怏怏,有不平之色”;至于獨孤信,則更有理由對宇文護心生不滿。

  首先,獨孤信和趙貴一樣,自認為跟宇文泰是平輩,所以對宇文護的專權攬政“皆怏怏不服”,不愿向其低頭;其次,也是更重要的,獨孤信曾經在宇文家族繼承人的問題上,與宇文泰產生過矛盾。獨孤信的長女嫁給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在獨孤信看來,宇文毓理所應當是繼承人,一旦宇文家族代魏自立,他獨孤信就成了國丈,在朝中的地位將無人可以比肩。然而,獨孤信卻忘記了一點:宇文毓雖是長子,但宇文泰的嫡子卻是年少的宇文覺。而宇文泰為了防止獨孤信將來以外戚身份攬政,便把繼承人的位子給了宇文覺。在這件事情上,獨孤信雖然沒有當面表示不滿,但內心的失落可想而知。如今,宇文覺一旦在宇文護的擁立下登基,就意味著宇文毓從此與皇位絕緣,作為丈人的獨孤信自然不會有好心情。所以,盡管獨孤信不像趙貴那樣怒形于色,可他對宇文護的不滿卻是不言而喻的。

歷史

  元勛集團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讓宇文護意識到,縱然輔政大權已經到手,卻不等于可以從此高枕無憂。而且,從法理上講,八柱國同朝為臣,相互之間屬于平行關系,其他柱國并不必然要對宇文家族唯命是從。當初大家擁護宇文泰,是因為他的能力、功勛和威望確實無人企及;如今宇文泰已死,宇文護要想徹底駕馭諸位大佬,不僅實力不足,更缺乏制度保障與政治上的合法性。因此,宇文護現在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宇文泰為之奮斗一生的目標—篡魏。

  只有篡奪西魏皇權、建立新朝,宇文家族才能名正言順地凌駕于其他柱國之上,而宇文護也才能以攝政大臣的身份雄踞關隴集團的權力之巔,并長久把持帝國的實際統治權。

  公元557年正月,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退位,扶立宇文泰世子宇文覺(時年16歲,是為周孝閔帝)登基,正式建立了北周帝國。

  同日,宇文護以明升暗降的手法,表面上把李弼、趙貴、獨孤信奉為三公,實際上卻取代了獨孤信的大司馬(相當于國防部長)之職,把兵權牢牢抓在了手中。緊接著,宇文護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手段,引五柱國中的于謹、李弼、侯莫陳崇共同“參議朝政”,把他們拉進了自己的陣營,同時把反對他的趙貴和獨孤信排除在了權力核心之外。 歷史

  宇文護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進一步激起了趙貴的憤怒。趙貴旋即與獨孤信密謀,準備發動政變除掉宇文護。到了約定日期,趙貴打算動手,但生性謹慎的獨孤信卻感覺時機不成熟而阻止了他。不料,政變密謀不知何故竟被時任鹽州(今陜西定邊縣)刺史的宇文盛獲知,宇文盛立即入京告發。宇文護遂先發制人,在趙貴上朝之時將其捕殺,并以同謀罪名罷免了獨孤信的職務,將其勒歸私第,不久又逼令其在家中自殺。

  趙貴和獨孤信之死,意味著宇文護已經舉起了鏟除政敵、殺戮立威的屠刀,這對于以獨孤信為首的勢力集團顯然是一個極端危險的信號。此刻,無論是久經宦海、政治經驗豐富的元勛大佬,還是初出茅廬的關隴集團二代,唯一的生存策略只能是韜光養晦,謹言慎行,夾起尾巴做人。

  然而,總有人愿意冒著殺頭誅族的危險,貿然挑戰宇文護的權威。

  二

  就在獨孤信被逼自殺的短短數月后,功高勛重的李遠家族,便再次因密謀反對宇文護而遭到殘酷清洗。李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此時已升任柱國,早年長期追隨獨孤信征戰沙場,是獨孤信手下的得力干將。當初,宇文泰在繼承人問題上當眾逼迫獨孤信表態,就是這個李遠挺身而出,用巧妙的方法幫獨孤信化解了危局,稱得上是獨孤信最重要的親信之一。

  獨孤信死時,李遠正坐鎮弘農(今河南靈寶市東北),遠離朝廷,原本是不會輕易被宇文護瞄上的,可不幸的是,他有個兒子叫李植,幾年來一直在宮中擔任機要職務,屬于皇帝近臣。而在宇文護正大力鏟除異己的時候,置身于權力中樞無異于置身屠刀之下—李遠的家族之禍,便是因李植而起。

  宇文護總攬大權,少帝宇文覺只是個傀儡,這樣的局面令李植無法容忍。因為皇帝無權,像他這樣的年輕侍臣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因此常憤憤不平。終于有一天,李植及同僚再也按捺不住,便一起向少帝進言:“護自誅趙貴以來,威權日盛。謀臣宿將,爭往附之,大小之政,皆決于護。以臣觀之,將不守臣節,愿陛下早圖之!”

  少帝宇文覺雖然是被宇文護擁立的,但生性剛烈,不愿受人擺布,對宇文護的專權也心懷憤懣,一聽此言正中下懷,遂命李植等人暗中部署,準備找機會除掉宇文護。李植為了加強政變集團的力量,又把計劃透露給了一個侍臣吳光洛,打算拉他入伙。可李植萬萬沒想到,吳光洛其實是宇文護安插在宮中的眼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5817.html

相關閱讀: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自亂陣腳的苻堅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東晉的時尚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