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比如像我,知道王羲之,首先是從他的書法開始的。因為《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教科書里,或者什么青少年版的百科介紹上,都會有影印本。確實,那字寫得漂亮,讓人賞心悅目。雖說真本已陪唐太宗人了昭陵,但那精彩的摹本也會讓人嘆為觀止。
書法,我是不懂的。其實,又豈止我一個不懂?因為見仁見智,誰也不是藝術的上帝。這就免不了會有各種各樣的招搖撞騙,或者正的不來來邪的,弄得怪七怪八,就像現在的丑星,以丑為美,風頭壓過帥哥。王羲之的字,有人說媚,有人說溜,難道非得像八大山人那樣禿筆寫就“哭笑不得”才算獨樹一幟嗎?我看,這么美的字,真是養眼啊!那字,若比作少女,是亭亭玉立;倘若是男子,便是玉樹臨風。太美的東西,總有陰柔的一面,但王羲之的字,骨子里是有剛性的,就像同是帥哥,他的肌膚還是繃緊的,像個健身教練,而不僅僅是一個花樣美男。
這樣帥的字,很難想象他的人有多丑。我想,出身于門閥世家的王羲之,他也必定是一位大帥哥。這從基因學上都可以推出來。有錢有勢的人家,干嗎非得像自虐狂一樣地去娶一個丑女呢?就是自己丑,倘若另一半是美女,幾代改良下來,也是玉人一個了。帥的人,有了自信,也就更加率真起來。既帥氣又率真,那就是千百年來傳頌不衰、讓人心儀不已的“魏晉風度”啊!
王羲之是司徒王導的本家侄子。王導是什么人?他與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簡直就是把兄弟,是他一手輔佐司馬睿登上寶座的——由此可見王家的地位。也正因為此,太尉郗鑒才會派門生到王導家求婚,挑選女婿。王導也頗灑脫,叫門生自己去東廂房考察王家子弟。門生回去,向郗鑒匯報說:“王家的青年一代都好,只是聽到有人挑女婿來了,一個個都表現得十分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袒露肚子吃東西,好像不知道這回事似的。”郗鑒說:“好,那就這個啦!”打聽下來,原來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歷史
郗鑒的眼光的確不錯,不但把女兒嫁到了“書圣”人家,而且還把女兒嫁成了書法家,后來好些王羲之署名的書箋,據說就是她代筆的。只是,那些堂兄弟也真是的,還沒說選你呢,就緊張成那樣,裝什么一本正經呢?也不看看是什么時代!魏晉時期,誰有個性誰就有魅力,豈不聞“禮豈為我輩設也”?在這一點上,王羲之就像他的書法一樣瀟灑。也是,就說那《蘭亭序》吧,本來就是集會后記事的一個草稿。后來,王羲之也曾正兒八經地寫過幾次,可就是比不過草稿,這不就和招女婿一樣嘛! 歷史
蘇東坡寫文章,據說是“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是一個瀟灑的主兒。王羲之為人,就像蘇東坡寫文章一樣,也是任真任性。他可不像儒生一樣,酸不溜秋躬行圣人之道;也不像“竹林七賢”那樣,去故弄玄虛搞什么行為藝術。一切的一切,就是“自然”兩字。他生性愛鵝,有個老人養了一只鵝,叫得很好聽。王羲之想買下這只鵝,可惜不能如愿,于是就帶著親友團坐車去觀看。誰知老人一聽王羲之來了,就把鵝殺了來招待他們,害得王羲之嘆息不已——真正是焚琴煮鶴啊!后來,王羲之聽說有個道士養了一群好看的鵝,他的“鵝癮”又犯了,想全部賣下來。那個道士倒也是個人物,他對王羲之說:“你為我抄一部《道德經》,我就把所有的鵝送給你。”王羲之就欣然提筆,把得來的鵝全裝在籠中帶回了家,心里還樂滋滋的。難怪他們王家寫“鵝”字特別有神,其實是有緣由的啊。 歷史
王羲之并不是只在一些小零小碎的事情上“灑脫”,人生大事上也很想得開。他與王述年輕時就出了名。但他很看不起王述,兩個人關系不好,誰瞧誰都有點兒不順眼。后來,王述做了他的上司,動不動就來視察工作,迎來送往的,弄得王羲之很煩。王羲之“恥為之下”,就索性辭職不干了。人生在世不稱意,鞍前馬后看人家臉色,這日子豈非過得太郁悶了?王羲之并不是一個“汲汲于富貴”的人,當初找對象時如此,現在也如此。“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倘是志趣相投,倒也罷了;兩個人像對頭一樣的,那又何必奉陪呢?流觴曲水,還是蘭亭的風景美啊!
有這樣的老爸,自然也會有這樣的兒子。最能傳承衣缽的,就要數王獻之。他七八歲時,書法上的功夫就很了得了。王羲之有一次偷偷地從背后進來,冷不防從他手中抽筆,竟不能抽出,可見用筆已能達到“入木三分”。王獻之還畫得一手好畫,有人曾請他在扇面上畫畫,他不小心誤點了一筆,于是,因勢象形,就畫了一只黑花母牛,還畫得很好。在王家的幾個兄弟中,就數他最出色。一次,他與兄長徽之、操之一起去拜訪謝安,兩位兄長說的大多是俗事,獻之只是略敘寒溫而已。事后,有人問謝安王家兄弟的優劣,謝安說:“小者佳。”為什么呢,因為《易經》上說:“吉人之辭寡。”這一點,倒也像他老爸,“羲之幼訥于言”,不過,長大后,王羲之的口才也是不錯的。
的確,從大氣的角度來看,獻之更顯出挑。一次家里失火,徽之拔腿就跑,鞋也來不及穿;獻之卻神色鎮定,慢騰騰地叫仆人扶他出去。當然,徽之也獨具風采;罩c戴安道是好朋友,其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而戴在剡縣(今浙江嵊州)。一個冬夜,雪剛停,月色清朗,四面一片銀光。徽之一邊獨自喝酒,一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到了戴安道,便連夜動身乘小船去拜訪。經過一夜才到,可走到門前卻不進去,反而轉身回來了。人家問他是何緣故,徽之答道:“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你看,是不是也是一個神仙一般的人物呢?他愛竹成癖,臨時借人家的空宅居住,一住下就叫人種竹。有人問他,暫時居住,何勞如此?徽之答道:“何可一日無此君?”為此,有一次路過吳郡,看見一個士大夫家中有長得很好的竹子,也不去拜訪主人,就坐著轎子徑直來到竹叢邊,吟詠長嘯了很長時間,離去時竟也不跟主人說一聲。最后,主人忍不住了,才把他攔下來——不知道是否拍照留念了!
這樣的人家,人人都特有個性,就是娶來的媳婦都高人一等——只是太高了,反把自己給壓下去了。因為王家娶的是謝家的才女謝道韞。謝道韞在謝家子弟中,也是“巾幗不讓須眉”。一次下雪,叔叔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她的堂兄說:“撒鹽空中差可擬。”她接過來就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叔叔大笑,非常贊賞這個侄女?上,謝道韞的命比她婆婆差,她婆婆是嫁給了最出色的王羲之,而她偏偏嫁給了不甚出色的王凝之。所以,回到娘家,她就向叔父發牢騷。叔父說:“他是王羲之的兒子,應該不會差啊!”——這一回謝安失眠了——謝道韞說:“我家一門都是人才,想不到天底下還有王郎這樣的人!”可見,談婚論嫁也不能光憑公公老頭的名氣。不過,才女嫁人自古就是個難題,你看,連王獻之都不是她的對手。一次,王獻之與人辯論,即將理屈詞窮,謝道韞就派丫鬟對小叔子說:“嫂嫂來替你解圍。”于是,隔著屏風,順著獻之的意思,把客人駁得啞口無言。這么厲害的主兒,你說哪個男人還配得上呢?難怪現在許多女博士都“束之高閣”呢!
不過,王家娶了謝道韞,萬綠叢中一點紅,樣子也煞是好看。
遠遠地看來,王家一門,男男女女,風度真是“勿要太好”——畢竟是搞藝術的,思維就是不一樣,又正好遇上了一個“人的自覺”時代,就傳揚得更精彩了。可惜現在追的不是八卦緋聞,就是高考狀元,再也沒有這樣的風度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7425.html
相關閱讀:自亂陣腳的苻堅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東晉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