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嵇康簡介??竹林七賢之領袖,越名教而任自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嵇康簡介: 歷史

  中文名:嵇康

  國籍:曹魏 歷史

  民族:漢族

  出生地:譙郡?縣(今安徽濉溪臨渙)

歷史

  出生日期:224年

  逝世日期:263年

  職業:思想家、音樂家

  主要成就:竹林七賢之精神領袖、開創玄學新風

  代表作品:《廣陵散》,《養生論》

歷史

  他是文學家、音樂家、思想家、養生家、哲學家,他為人處世獨具個性,不畏權貴、不屈權勢。他是我國魏晉時期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就是一代才子——嵇康。

  嵇康字叔夜,與曹魏宗室關系密切,其著作《養生論》、《答難養生論》、《釋私論》,《聲無哀樂論》中很多思想理論突破當時傳統的觀點,成為后世學習的典范!讹导肥砥B生之理,而《養生論》則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較全面、較系統的養生學專論,其養生思想得到著名醫學家孫思邈、養生學家陶弘景等人的推崇,對后世產生了頗為深遠的影響。

  魅力超群的古代帥哥

  嵇康身材高大,儀容俊美,聲音悅耳,氣質不凡,文采卓越!稌x書·嵇康傳》中描述他“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在不同的史料中,記載他俊美外形和不凡氣度的文字非常多,可見他是一位古代帥哥,如果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嵇康極有可能成為粉絲眾多的一代巨星。

歷史

  他不僅外形瀟灑出眾,文采更是獨具魅力,他的詩歌大氣雄渾,他的幽憤詩、代秋胡歌詩七首、四言詩十一首、五言贈秀才詩、與山巨源絕交書、太師箴、琴賦、管蔡論等作品,都完整地流傳下來,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嵇康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堅貞不屈的個性。他骨子里不媚俗,堅決不屈從于與自己政治主張相悖的司馬氏政治集團,最后慘死于政敵之手,年僅40歲,成為千古憾事。如果以嵇康的才情,再多活上四五十年,那么,中國文壇上不知又將增添多少文學巨作,中國的養生學史,也不知會出現怎樣的空前盛況。

  可惜前人已逝,空留追憶。

歷史

  魏晉之時,養生之學大興,社會上兩種對立思想并存:一是認為修道成仙可以長生不老;二是認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針對這些偏激的理論,嵇康以客觀的視角,指出凡人成為神仙不可能,完全由天命也不可取,如果導養得理,是能夠延長人的壽命的。他的養生思想從各家流派中脫穎而出,并被后世大師推崇。

  主張“形神共養”

  體壯日健,心怡日康,體是“外”,心是“內”,健康人必須具備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健康。《養生論》中說:“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一個人形的健康要仰仗神才得以立,神則要靠形才能夠存在?梢娦紊袷歉叨冉y一的,神對于形起到統帥的作用。嵇康認為身心因為相互影響而存在,所以對身體養護的忽視就會造成對心的傷害。嵇康的“養生”在于尋求對軀體的超越,還原于“氣”的自然之質。

  主張“點滴積累”

  嵇康還認為萬物稟天地而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無功之治”。身體和精神的保全都要從點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身體的病痛可以靠醫藥來救治,而精神的損害則很難補救。在日常生活中,養護身體,養護精神,都要點滴積累,防微杜漸,從小節入手,避免“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后患。

  主張“去欲”

歷史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此五難也。”在嵇康總結出的“五難”中,名利、聲色、滋味是對欲望的追求;喜怒是對欲望患得患失的心理反應。他把妨礙養生的因素大致歸結為“欲望”,又將欲望區分為出自于生理需要的“性動”和出自于理性追求的“智用”。

  對于平凡人來講,絕對去除欲望是不可能的,人有各種欲望和貪念,這一點嵇康非常清楚,他并沒有要求人摒除一切欲念,而是主張“智止于恬,性足于和”:“性動”出于本性,不能壓抑,而應以“節欲”對之;“智用”專注于名位和資財,是追求自然真性以外的物質和榮譽,應以“去欲”除之。

  他沒有極端要求人不可以做飲食男女而要做圣人,他所強調“厚生之情”須服從“生生之理”,這個主張既尊重了生命規律,又強調了自我控制,是符合人性根本的。他的這個觀點既反對“順欲而得生”的縱欲觀念,也否定情欲發動起來之后再以道德禮教去完全抑制的儒家的“以禮節情”的觀點,是對莊子、老子學說的發展,更具現實意義。所以說,嵇康的“去欲”不是滅絕人性的“絕欲、禁欲”,而是理性的“控欲”。嵇康清虛無為的思想,既繼承了老莊的“滌除玄覽”以“致虛極、守靜篤”的體道精神,又超越了莊子純粹的“無為”主張。 歷史


嵇康(圖)

歷史

  主張“養之以和”

歷史

歷史

  嵇康多次提到“和”:清虛靜泰,少私寡欲……使智止于恬,性足于和……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這么多的“和”,是何用意?嵇康對“和”的界定顯然是多元的,但又緊緊圍繞“被天和以自然”這條主線。他關于“和”的議論,從儒、道和醫學的實際效用中吸取內在精神,賦予“和”以玄學的“自然”內涵,并提升到“渾然與萬物和”的哲學層面,具有現實的實踐意義。

  他強調“內外統一,天人合一”,在養生之上,試圖達到“無為自得,體妙心玄”的養神境界。養生的意義并不在于對自然限制的超越,而在于試圖超脫人為的修養,讓生命突破有限軀體的限制,達到長壽,這是嵇康養生觀最重要的觀念。

  音樂養生的獨特手法

  嵇康是音樂大師,通曉音律,尤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音樂的本質與他主張養生的本質是相通的,都主張“和”,合于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他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上講并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他的作品《風入松》至今還被廣泛演奏,《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一。

  嵇康在《養生論》中說:“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唏以朝陽,綏以五弦”,“綏以五弦”就是他提出的“音樂養生法”,這在之前的養生論著中是從未有過的。“綏”是安適的意思,“五弦”是古代的一種彈撥弦樂器。在優美的音樂中,人們萬慮俱消,身心愉悅。

  體妙心玄的終極目的

  自古以來,養生手段復雜,形式繁多,流派豐富,理論眾多,這對于百姓來說是好事。嵇康對自己提出的觀點身體力行。其友人言:“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他自己提出的理論。幾乎條條做到,但他卻犯了“營內而忘外”這一大忌,最終受人誣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歷史

  縱觀嵇康的養生論點,他最終所追求的是“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是“怡養悅愉,淑穆玄真;恬虛樂古,棄事遺身”,因此,嵇康最終關心的不只是養生或音樂,更在“心無措乎是非”。嵇康“滌除玄覽”,他的“養生篇”追求的是一種和諧與自在永恒的生命情懷。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8736.html

相關閱讀: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的時尚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