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長孫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長孫晟(551—609年),字季晟,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隋朝著名軍事將領。座駕:千里追風駒,兵器:五神飛鉤槍,經典之戰:大破突厥
   長孫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矯捷過人”(《隋書·長孫晟列傳》)。北周時崇尚武功,貴族子弟交游皆以武藝相夸相敬,每次共同馳射,同輩皆在長孫晟之下。長孫晟十八歲時為司衛上士。起初沒有名氣,別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楊堅一見,深贊其異才,攜其手并對人說:“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將,非此子邪”(《隋書·長孫晟列傳》)?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即攝圖)求婚于北周,周宣帝以趙王宇文招之女許之。娉娶時,北周與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土能事,并精選驍勇之士充為使者。因此長孫晟被派遣為使者,做汝南公宇文神慶的副手,送千金公主至沙缽略可汗處。北周曾先后派數十名倒使者前往,但沙缽略可汗多輕視不禮,卻獨喜愛長孫晟,并常與長孫晟游獵,以至長孫晟留住其處竟達一年之久。一次出游,遇二雕飛而爭肉,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枝箭,并說:“請射取之”(《隋書·長孫晟列傳》)。長孫晟馳馬而奔,正遇雙雕相攫,遂一箭而貫雙雕。沙缽略可汗大喜,命諸子弟貴人皆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當時沙缽略可汗之弟處羅侯(號突利設)甚得眾心,結果遭到沙缽略可汗的猜忌,處羅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與長孫晟結盟。從此,長孫晟在突厥乘游獵之機,察知突厥山川形勢及部眾強弱。長孫晟歸來后,楊堅已為北周丞相,長孫晟便將突厥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楊堅,楊堅聞后大喜,遂將長孫晟遷為奉車都尉。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并改元開皇。十二月,沙缽略可汗因隋朝對其禮薄,說:“我周家親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復何面目見可賀敦乎”(《隋書·長孫晟列傳》)?遂借口為其妻北周千金公主的宗室復仇,與前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聯兵攻陷臨榆關(今河北撫寧東,一說今山海關),并約同各部落準備大舉攻隋。時隋朝新立,隋文帝因此心中大懼,遂下令于北方邊地增筑亭障,修繕長城,命陰壽鎮幽州、虞慶則鎮并州,加強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并州(治晉陽,今太原市西南)、乙弗泊(今青海樂都西)、臨洮(今甘肅岷縣)、武威(今屬甘肅)等地守備。
   長孫晟深知沙缽略可汗及其叔侄兄弟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各統強兵,俱稱可汗,分居四面,內懷猜忌,外示和同等諸多情況,認為對付突厥難以力征,易可離間,于是上書隋文帝:“臣聞喪亂之極,必致升平,是故上天啟其機,圣人成其務。伏惟皇帝陛下當百王之末,膺千載之期,諸夏雖安,戎場尚梗,興師致討,未是其時,棄于度外,又復侵擾。故宜密運籌策,漸以攘之,計失則百姓不寧,計得則萬代之福。吉兇所系,伏愿詳思。臣于周末,忝充外使,匈奴倚伏,實所具知。玷厥之于攝圖,兵強而位下,外名相屬,內隙已彰,鼓動其情,必將自戰。又處羅侯者,攝圖之弟,奸多而勢弱,曲取于眾心,國人愛之,因為攝圖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跡示彌縫,實懷疑懼。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間,頗畏攝圖,受其牽率,唯強是與,未有定心。今宜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通使玷厥,說合阿波,則攝圖回兵,自防右地。又引處羅,遣連奚、?,則攝圖分眾,還備左方。首尾猜嫌,腹心離阻,十數年后,承釁討之,必可一舉而空其國矣”(《隋書·長孫晟列傳》)。文中長孫晟詳細分析了突厥內部的情況,并針對此情況提出了“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提議。隋文帝覽表后大悅,召長孫晟面語。長孫晟“復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寫其虛實,皆如指掌”(《隋書·長孫晟列傳》)。隋文帝聽后深感新奇,遂采納了長孫晟的提議,即遣太仆元暉為使者出伊吾首至西面的達頭可汗處,特賜狼頭纛,故意表示欽敬,禮數甚優。達頭可汗回訪時,隋文帝又故意將其使者引于沙缽略可汗的使者之上。反間計實施后,沙缽略可汗與達頭可汗之間果然發生了猜疑。隋文帝又授長孫晟為車騎將軍,出黃龍道,攜帶大量錢財、賜予奚、契丹等部族。長孫晟至處羅侯處,廣布心腹,誘其內附。這樣一來,突厥內部被分化,沙缽略可汗變得孤立起來。

   開皇二年(582年)二月,隋文帝下令撤回準備進攻江南陳朝的軍隊,集中兵力抗拒突厥。四月前,突厥大軍進犯隋邊。四月,隋上柱國李充部擊破突厥于河北山(今綏遠包頭西黃河以北)。大將軍韓僧壽部擊破突厥于雞頭山(今甘肅干涼西)。五月,高寶寧引突厥兵攻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突厥悉發40萬騎兵,突入長城,分路攻隋。
   六月,李充部再敗突厥于馬邑(今山西朔縣)。達頭部攻蘭州,在可洛?(今甘肅武威境)為涼州總管賀婁子干擊敗。十月,楊堅因關中形勢緊急,派太子楊勇屯兵咸陽,十二月又命大將軍虞慶則屯兵弘化(今甘肅慶陽)。時沙缽略率軍10余萬進到周盤(今甘肅慶陽境),隋行軍總管達奚長儒率部2000人迎戰,殺傷其萬余人。柱國馮昱屯兵乙弗泊、蘭州總管叱列長叉守御臨洮、上柱國李崇屯兵幽州,皆為突厥所敗。于是,突厥縱兵自木硤、石門(今寧夏固原西南和西北)分兩路進擊,盡掠武威、金城(今蘭州)、天水、安定(今甘肅涇川北)、上郡(今陜西富縣)、弘化、延安(今延安東北)等地。沙缽略可汗欲繼續南進,達頭可汗不從,引兵退走。長孫晟乘勢用計,讓沙缽略可汗之侄染干告訴沙缽略:“鐵勒(居突厥以北游牧族)等反,欲襲其牙”(《隋書·長孫晟列傳》)。沙缽略可汗恐老營有失,遂撤兵出塞。
   此戰,沙缽略可汗乘隋朝新立,實力尚不夠充實之機,依靠大騎兵集團的快速機動,全面攻掠隋北方要地,迫隋進行戰略防御,處處抗拒,或作有限還擊,敗多勝少。隋在加強各地守御作戰的同時,施用分化突厥,削弱和孤立沙缽略的策略,終于遏制了突厥大規模攻勢的發展,長孫晟可謂居功至偉。
   經過此戰作戰,隋文帝深知突厥危害之大,為使隋立于不敗之地,隋文帝暫時實行戰略防御,同時加強反攻準備,充實國力、軍力。至開皇三年(583年)四月,隋文帝乘突厥內部矛盾加劇與災荒嚴重之機,命楊爽、河間王楊弘、上柱國豆盧勤、秦州總管竇榮定等并為行軍元帥,率軍分道反擊突厥。
   五月,竇榮定率9總管、步騎兵3萬出涼州(治今甘肅武威)道,在高越原(今甘肅民勤西北)數敗阿波可汗軍。正在竇榮定軍中任偏將的長孫晟,乘機離間突厥,派人對阿波可汗說:“攝圖每來,戰皆大勝。阿波才入,便即致敗,此乃突厥之恥,豈不內愧于心乎?且攝圖之與阿波,兵勢本敵。今攝圖日勝,為眾所崇,阿波不利,為國生辱。攝圖必當因以罪歸于阿波,成其夙計,滅北牙矣。愿自量度,能御之乎”(《隋書·長孫晟列傳》)?阿波可汗使者到后,長孫晟又對使者說:“今達頭與隋連和,而攝圖不能制。可汗何不依附天子,連結達頭,相合為強,此萬全之計。豈若喪兵負罪,歸就攝圖,受其戮辱邪”(《隋書·長孫晟列傳》)?阿波可汗接受長孫晟的建議,留在塞上,派人隨長孫晟入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9398.html

相關閱讀: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