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林士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林士弘(?-622) 隋末南方農民起義領袖,江西鄱陽人。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隨同鄉操師乞率眾起義,任為大將軍,攻占豫章郡城(今江西南昌)。操師乞戰死,他繼領其眾,大敗隋軍于鄱陽湖,殺隋將劉子翊,眾至十余萬,遂占據虔州(今江西贛州),起初稱“南越王”,后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有北起九江南達番禺(今廣州)的廣大地區。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戰敗投降,后又退守安成(今江西安福東南)山洞。不久病死。
   【生平事跡】
   林士弘,鄱陽縣太陽埠人,出生于西元六世紀中期。他豪邁爽直,好武功,通謀略,對隋王朝的反動統治極端不滿。大業十二年(616年),縣人操師乞率先起義反隋,他積極響應,很快成為義軍的中堅。這操師乞系鄱陽縣新義操家(今屬金盤嶺鄉)人,出身農民,性情豪爽,膂力過人,愛好打抱不平。小時他念過幾年書,后來一面跟著父親種田,一面練習武功。他所在的村位于群山環抱的一處平原上,以往常常受到兵匪侵擾。為此他和村民商量,在村里開辟了練兵場和跑馬場,組織青壯年村民進行練兵。同時,在村里筑起寨門,以防來犯之敵。
   隋仁壽四年(印4年),楊廣殺死他的父親隋文帝登上帝位,史稱煬帝,建元大業。這位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登基之后就大興徭役,發動大量的男丁營建洛陽,遍治官室,開鑿運河;又窮兵黷武,一次再次地舉行對高麗的遠征,搞得民窮財盡,怨聲載道。統治者不顧人民的死活,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大業七年(611年),山東人王薄首先樹起義旗,反對隋朝的壓迫。接著,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迅速展開,此伏彼起。大業十二年夏秋間,操師乞、林士弘亦揭竿而起,向江南人民發出革命的信號。
   操師乞對隋朝統治者橫徵暴斂,驕奢淫逸,早就強烈不滿,產生對立情緒。官吏每到新義,他也從不假以辭色。漸漸,他成了官府剿除的對象。大業十一年,楊廣結束對外戰爭后,開始加強對農民軍的“圍剿”。次年,南海太守劉權路過鄱陽,朝廷下詔令其就地“討賊”。官逼民反,操師乞決心把握時機,和林士弘即時發動起義。林士弘此時擁有一支農民武裝,在鄱陽南部活動。共同的理想,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兩支農民武裝迅速匯合起來,浩浩蕩蕩向郡城進軍,公開向隋王朝宣戰,廣大貧苦百姓聞風響應,起義軍隊伍猛增到一萬多人。
   當時,鄱陽郡城武備不修,有個名叫袁斌的人,以防御兵亂為由,“倡義聚郭內居民相保守”。此人略諳軍事,頗精武藝,城防工作實際上由他負責。但他對農民軍的實力卻完全估計不足,一經交戰便支援不住,只好棄城逃走。城內大小官吏見郡城不保,也一個個帶著家屬、細軟,倉皇逃命。起義軍初戰取得輝煌勝利。操師乞當即下令安撫百姓,開倉放賑,并對部隊進行整訓。當年十月,操師乞自稱元興王,年號“天成點。”
   接著,起義軍又攻下了浮梁、彭澤等鄰縣。大業十二年秋,操師乞親率起義軍向江西重鎮——豫章郡(今南昌)進發,乘敵不備,一舉攻占了豫章。在那里,操師乞任命林士弘為大將軍;并確定以豫章為據點,逐漸向江南各地擴展。
   豫章之失,使隋王朝大為震驚,正在江都游幸的隋煬帝,緊急命令治書侍御史劉子翊率兵往“討”。劉子翊系彭城人,曾任南朝齊的殿中將軍,有豐富的軍事經驗,奉詔后即帶領兵馬奔赴豫章。操師乞聞訊,親率部隊迎戰于城外。在戰斗中他身先土卒,沖鋒陷陣,不幸中箭身亡。義軍驟失元帥,軍心動搖,開始敗退。林士弘當機立斷,挺身而出,帶領部隊繼續奮勇拒敵。此時隋朝“圍剿”農民軍的主力已經瓦解,劉軍后援無人,軍士斗志很低;起義軍由於操師乞犧牲,沉浸于悲痛之中,也急待善后,因而戰事呈僵持狀態。

   林士弘是操師乞的忠實戰友,他受任于危難之中,時刻在想如何完成義軍的未竟之業。他看出,隋王朝在江南的武裝部隊,有戰斗力的就數劉子翊這一支,乾凈、徹底地削滅劉部,既可以為操師乞報仇,振奮全軍士氣;又可以為起義的發展廓清道路,擴大戰果,因而這一仗必須打好。
   主意拿定后,林士弘調整部署,集中一部分人正面防御,牽制敵人;另調一部分人組建水軍隊伍,發揮水上作戰優勢,同時派人刺探劉部消息,捕捉戰機。西元616年11月,林士弘率部與劉子翊軍大戰于彭蠡湖(即后來的鄱陽湖)。義軍同仇敵愾,奮勇爭先,加之大多生長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習水性,因此開戰不久,就把劉子翊打得潰不成軍,劉本人也被義軍擊斃,沒有死的敵軍,紛紛向義軍投降。一時軍威大振,鄰近郡縣的農民踴躍加入義軍,隊伍很快發展到十余萬人。
   西元616年12月壬辰點,林士弘在豫章稱帝, 國號“楚”,定年號為“太平”,以當年為“太平”元年。他任命部下王戎為司空,率領部隊攻打九江、臨川、南康(原虔州)點、宜春等郡,這些地方的豪俊之士都紛紛起來殺掉隋朝的官吏,歸附於林士弘,很快統一了現在江西全省之地。接著,又派兵攻打南海各郡(今廣東地),大軍所到之處,勢女瞰竹,隋朝官吏望風而逃。于是“北至九江、南洎番禺(今廣州),悉有其地”,即都成了林士弘起義軍的天下。
   太平二年冬季,兌州方與縣有個叫張善安的,率領所部過江,要求歸附於義師。林士弘得悉此人十七歲就有劫掠行為,且系新來,互不了解,便讓他駐扎在距豫章不遠的南塘下。張善安以為林士弘蔑視他,非常痛恨,急欲報復。南塘下與大江相通,張悄悄地派出舟師掩至豫章城外,向義軍發起突然襲擊。林士弘雖對張善安存有戒心,但想不到此人竟然如此狠毒,防范不怎?嚴。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義軍倉卒應戰,城被攻破,連外城也被張善安放火燒毀。
   這一役,起義軍損失巨大,豫章短期內難以收復,林士弘南遷至南康。不久,割據江陵的肖銑,趁林、張兩人分裂的機會,派部將胡蘇兒襲破豫章。又不久,張善安率部驅走肖銑守軍,占領了豫章城,二人成為南北分立的局面。此時,林士弘還曾退保余干,在余干筑城三座。為擺脫困境,第二年四月,林士弘派人招撫交趾太守丘和,“和不從”;又派部隊進攻始安郡,也沒有攻下來。
   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地主封建階級勢力,隋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一些貴族、地主、官僚也乘機起兵,割據一方,企圖在中原逐鹿中先登。太平二年(617年),大貴族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占領了隋都長安。到618年初,中國形成了農民軍與官僚、軍閥交相割據的局面。農民軍方面,勢力較大的有翟讓、竇建德、杜伏威、徐圓朗、孟海公、高開道等集團;官僚軍閥方面,實力較強的有李淵、薛舉、肖銑、梁師都、宇文化及、王世充等集團。
   形勢是嚴峻的,多變的。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發展,農民出身的林士弘對此還缺乏經驗。他堅持的信念是:隋王朝的統治是黑暗的,自己必須為推翻隋王朝而戰,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太平三年(618年)四月,漢陽太守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之地歸附於林士弘。馮盎是高州良德人,因血腥鎮壓少數民族對隋廷的反抗,被封為漢陽太守,后又升左武衛大將軍。此人立場、觀點與起義軍格格不入,他歸附於林士弘,目的在搞政治投機。秉性淳樸的林士弘看不清他的真面目,答應了他的歸附要求。這年五月,隋煬帝被宇文化及縊殺,馮盎奔還嶺表,收集土人酋長和散兵游勇共五萬馀人,作為自己東山再起的資本。

   太平五年(620年),南?V州、信安郡新州的起義軍頭領高法澄、冼寶徹二人點,殺掉隋朝官吏,占據郡府,歸附於林士弘。林士弘在困難中看到這支新生力量來投,心中十分高興。但就在這時,原來打著歸附旗號的馮盎,卻帶著大隊人馬向高冼軍發起突然襲擊。義軍不虞有變,人數又少,不敵敗走。冼寶徹的侄子冼智臣,是義軍一員猛將,他不甘心失敗,在新州收聚余部,招納新兵,繼續拒戰。狡猾的馮盎一面用重兵包圍新州,一面進行策反,他在陣上大喊:“我就是馮盎,你們認得我嗎?”馮盎從他的祖母冼氏以后,一直在嶺南獨霸一方,士民為之畏懼,此時聽說是馮盎來了,不少義軍士兵害怕起來,馮盎趁機發動猛烈攻擊,義軍潰散,冼寶徹、冼智臣二人被擒遇害。
   林士弘退守虔州以后,轄地周圍出現了群雄并峙的局面:北面有背叛過他的張善安,東面有實力雄厚的杜伏威,西面有虎視眈眈的肖銑,南面也潛伏著動亂的危機。這個時候,如果他主動和杜伏威聯合,并尋求改善同張善安的關系,團結一致對付農民軍的共同敵人,形勢的發展可能好些。但林士弘在張善安背叛后,對聯合友軍信心不足,沒有采取這樣的策略,結果坐困江西一隅,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太平三年(618年)五月,李淵于隋煬帝死后不久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以當年為武德元年。為了統一全國,唐朝對農民起義軍和封建割據勢力采取了鎮壓和招撫相結合的策略。太平六年(武德四年)九月,唐廷以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統大軍自夔州東下,進擊重建梁國的肖銑。肖銑以長江水方漲,天塹可恃,不作準備。唐軍輕易拿下荊門、宜都、江州,一直打到梁都江陵,肖銑只得開門出降。肖銑敗后,部隊離散,由於林士弘平日愛惜士卒,忠實于農民的利益,這些“散兵多歸林士弘,軍勢復振”。
   太平七年(武德五年)春,竊踞豫章的張善安接受李淵封爵,被任為洪州總管。七月,杜伏威人長安朝見,被唐王朝軟禁。至此,江南地區的農民軍或敗或降,所余無幾,林士弘部處境日益孤立。唐王朝沒有讓他喘息,進一步實施了分化瓦解策略。早在幾個月前,唐朝就通過荊州總管李孝恭進行招撫,林未作理會,現在又來策反,而且規模比以前更大,也更頻繁。一些地方守將,經不住威脅利誘,不戰投降了唐朝。
   形勢越來越惡化,但林士弘并不灰心。他命令自己的弟弟、任鄱陽王的林藥師,率兵二萬進攻循州,意圖穩定南方,再圖進取。但義軍到達循州城外,遭到該州總管楊世略點的頑抗,林藥師在戰斗中犧牲。消息傳來,全軍震驚,人心浮動。此時,林士弘的得力將佐、豫章守將王戎(原任司空),亦攜部投唐。形勢迫使林士弘作出選擇:是投降唐朝還是繼續戰斗?林士弘考慮再三,抱定原宗旨不變,不能辜負農民群眾的托付,不能違背操師乞的遺愿,他選定了繼續戰斗這條道路。
   是年十月,林士弘率領余部,走保安成山洞(今江西安福東南),袁州(今宜春地區)人得知林士弘來,群起響應,希望他能重振軍威。這時,林士弘曾秘密去過一次豫章,和王戎密商收拾舊部,重行起事大計。原來王戎投唐并非出於真心,而是為了保存實力,伺機再起。不料事機不密,被張善安偵知。張善安豺狼成性,馬上發兵攻打豫章,王戎兵敗被擒。林士弘回到安成不久,余部又被洪州總管若于則擊破,眼看大勢已去,林土弘不勝悲憤,一病逝去。部下群龍無首,各自離散。
   操師乞、林士弘領導的農民起義,在推翻隋王朝的獨裁統治,推動歷史前進方面,曾經起了重要的作用。封建時代的史書和方志,盡管有的也稱起義軍為“盜”,但其作者也不得不直書:義軍所到之處,“豪杰爭殺隋守令,以郡縣應之”;當林士弘戰敗走保安成時,“袁人相聚應之,”說明義軍確實深得人心。有的史志還在敘事時,冠以林士弘“太平”年號。對操、林兩人的戰斗歷程,《隋書》、引日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都有記載,《江西通志》、《饒州府志》、《鄱陽縣志》則記述得更具體。清乾隆間一位方志界人士說過:(對林士弘)“趙佗、李弁庶乎近之,但享國未久耳。然崛起一方,得保首領,而紫陽綱目無貶辭,視項羽、陳友諒有加焉!”這個評價是比較客觀的。需要指出的是,林士弘始終不渝地為農民革命事業而戰,最后雖然失敗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9739.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