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座曾經觸手可及,然而他掉頭離去?上мD眼一生,轉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發現荊棘密布,云遮斷歸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長江邊仰天悲歌,奔騰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萬丈雄心,卻沒能沖洗得了對他的萬世罵名。
司馬睿被活活氣死
王敦是個矛盾的雙面人:
1、他對錢嗤之以鼻,但給他送禮的人絡繹不絕,家里堆滿了各方的貢品財物;
2、他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但每次開會都吵吵嚷嚷,他大聲發火都控制不。
3、他推崇清談,尊重名士,但最信任的兩個人沈充、錢鳳,都是卑鄙小人。兩人胡作非為,王敦也不管;
4、他意志頑強,堅韌不拔,但他的決策朝令夕改,變化隨意。
萬涓成水,終究匯流成河,那就是:他有當皇帝的野心,但沒有當皇帝的魄力。
掌控東晉大權后,他到處樹立黨羽。在朝內,王導加尚書令,是行政一把手。親哥王含為衛將軍,掌管軍隊;在地方上,重要州的負責人全換成同一族的。比如王?為荊州刺史,王?死后,換成王舒;王彬任江州刺史;王邃為徐州刺史等等。整個東晉大地掛滿了“王”的族幟。
真正的老大司馬睿,已被“軟禁”在皇宮之中,王敦自始至終沒有看他一眼。
司馬睿說的話只在宮門內有回響,天下的新聞報道中再也找不到他的名字。
他在惱怒中患上了憂郁癥,越病越重。有一個大臣叫荀組對他忠心不二,司馬睿最后一次掙扎,任命他為太尉兼太子太保,希望能發出一絲光亮。沒想到荀組不久就病死,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司馬睿放棄了所有的幻想,夕陽西下,晚霞散盡,余輝皆滅。322年11月,也就是建康城破的半年多后,司馬睿帶著無窮的憤恨和幽怨撒手西去,終年47歲。
對周氏一族動了殺心
司馬睿當“囚徒”的日子,整個司馬氏完全被打翻在地,王敦只需要補上最后一刀時,卻停手了。
他在建康呆了一個多月,就匆匆返回了武昌。武昌是他的大本營,他可能認為,遙控朝廷和現場指揮效果是一樣的。但一著走錯,滿盤皆輸。
司馬睿病逝后,太子司馬紹毫無阻礙地順利即位,史稱晉明帝。才過一個月,王敦終于意識到離朝廷太遠,鞭長莫及。于是猛吃反悔藥,暗示建康征召自己回去。司馬紹沒有抵抗,非常聽話,親手寫詔書,說:回來吧,朝廷離不開你。
但王敦還是沒有到建康,移鎮姑孰(今安徽當涂)。嫡系部隊的大營設在姑孰南邊的于湖,離建康很近。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他沒有采取任何動作,任司馬紹慢慢坐穩了位置。
上天也許看他頻頻浪費機會,再也無法容忍。
323年下半年,離司馬睿去世不足一年,他患病了,而且病來如山倒。他身體棒棒的時候,總覺得來日方長;此刻,才知道時不我待,隱約有了篡位的念頭。
他要先把地方上的豪強一個個清除干凈,然后從容走進建康,踢掉司馬紹這個傀儡。
屠刀先舉向了江南的周氏。周氏犯了什么錯呢?
周氏的領頭人是周札,守石頭城時主動投降王敦,立了大功。因此周札被任命為光祿勛,很快轉為尚書,接著又轉為會稽內史。整個周氏全部封賞,一共有五人封侯。周札這個人不懂得功成身退,只想到衣錦還鄉。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老虎長大了,即使不咬人,也讓王敦不放心。
錢鳳和沈充看著死對頭越來越傲氣,要爬到咱們頭上,怎么受得了。錢鳳更擔心如果王敦突然死了,自己搞不定周家,于是對王敦說:周家有才能的子孫多啊,只有除掉他們,您的后代才平安,國家才能穩定啊。
王敦決定除掉這個后患,還要一并處理北方的周家。周?被殺死后,弟弟周嵩一直懷恨在心,王敦假裝派人去慰問,周嵩說:他被天下人所殺,吊唁什么?
王敦聽了極其憤怒。王敦自己沒有兒子,哥哥王含家的第二個兒子王應,過繼給了王敦,被王敦指定為接班人。
周嵩公開批評王應不適合領兵,說是他紈绔子弟。王敦對周家非常厭惡。為了殺他們,找了一個借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2218.html
相關閱讀:東晉的時尚
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