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魏晉南北朝時,女性美的觀念由質樸趨于華麗,從自然轉向雕琢。當時的文學作品便充分反映出這種狀況。如曹植《洛神賦》描寫的婦女妝飾:“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睍x崔豹在《古今注》記:“魏文帝宮人絕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陳尚衣、段巧笑,皆日夜在帝側。瓊樹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巧笑始以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來善為衣裳。皆為一時之冠絕!睆纳鲜隹芍敃r婦女對妝飾及服飾的重視。
耳飾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注引《恪別傳》載:“(諸葛)恪嘗獻(孫)權馬,先餡其耳。范慎時在坐,嘲恪曰:‘馬雖大畜,稟氣于天。今殘其耳,豈不傷仁?’恪答曰:‘母之于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于仁’”。諸葛恪用母為女穿耳附珠之事,說明自己殘馬耳非不仁之舉,可見女人穿耳附珠在當時司空見慣。這種穿耳附珠的耳飾稱“?珥”。珥,又作?。《釋名》在解釋?時說:“?,鎮也。懸?耳旁,不欲使人妄聽,自鎮重也。此本出于蠻夷,蠻夷婦女輕浮好走,以此?錘之也。今中國仿之也”。如果說對少數民族婦女來說,懸?耳旁是為使其自重不妄聽,那么當中原婦女仿效之后,其裝飾意義顯然大大加重。
南北朝馬頭鹿首金步搖
頭飾
耳飾之外還有頭飾。步搖即頭飾之一種!夺屆氛f:“后首飾曰副。副,覆也,以覆于首上,有垂珠,步則搖也!薄度龂?吳書?孫和何姬傳》注引《江表傳》載,孫皓“使尚方以金作華燧、步搖、假髻以千數。令宮人著以相撲,朝成夕敗,輒出更作,工匠因緣偷盜,府藏為空!奔禀僖矠轭^飾的一種!端螘?五行志》載:“晉海西公太和以來,大家婦女,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發既多,不恒戴。乃先作假髻,施于木上,呼曰‘假頭’。人欲借,名曰‘借頭’,遂布天下”。假髻事先做好,可摘可戴,還能借人,類似今天的假發。釵鑷也為此時期婦女的首飾。《太平御覽》引《晉記》載:“王達妻衛氏,太安中為鮮卑所掠,路由章武臺,留書并釵釧訪其家”。同書又引《晉令》說:“六品下得服金釵以蔽髻”。又說:“女奴不得服銀釵”!端螘?明帝紀》載,泰始三年(公元467年),九月戊午,“以皇后六宮以下雜衣千領,金釵千枚,班賜北征將士”!赌淆R書?文安王皇后傳》載:“太子為宮人制新麗衣裳及首飾,而后床帷陳設故舊,釵鑷十余枚!蓖瑫吨鼙P龍傳》載:“盤龍愛妾杜氏,上送金釵鑷二十枚,手敕曰:‘餉周公阿杜!蹦铣瘎⑺蝿⒕词濉懂愒贰氛f:“吳郡桐廬有徐君廟,吳時所立。左右有為劫盜非法者,便如拘縛,終致討執。東陽長山縣吏李?,義熙中遭事在郡,婦出料理。過廟,請乞恩,拔銀釵為愿。未至富陽,有白魚跳落婦前。剖腹得所愿釵,夫事尋散”。梁湯僧濟《?渫井得金釵詩》說:
昔日倡家女,摘花落井邊。摘花還自插,照井還自憐。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于此落,從來非一年。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此人令何在,此物今空傳。
詩人于井中得金釵,描述倡家女于井邊自照落釵于井,非常生動。從“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傳”二句看,倡女井邊之態純屬詩人想象。但婦女以釵為飾并非想象,而是反映了當時婦女戴釵之俗。
魏晉南北朝時婦女的飾物除了首飾、耳飾外,還有釧,《太平御覽》引祖臺之《志怪》說:“建安中,河間太守劉照夫人卒于府。后太守至,夢見一好婦人,就為室家,持一雙金?與,太守不能名。婦人乃曰:‘此??。??者,其狀如紐珠,大如指,屈伸在人’。太守得,置枕中。前,太守迎喪,言有??。開棺視夫人臂,果無復有??焉。”此中??,為戴在胳膊上的裝飾,即釧!赌淆R書?東昏侯紀》載:蕭寶卷妃潘氏的服飾,“極選珍寶,主衣庫舊物,不復周用,貴市民間金銀寶物,價皆數倍;⑵氢A一只,直百七十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2222.html
相關閱讀: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自亂陣腳的苻堅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東晉的時尚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