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哈薩克族舞蹈簡介 哈薩克族的“卡拉角勒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卡拉角勒哈”是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它廣泛流傳于新疆境內的哈薩克族居住區。

  卡拉角勒哈是哈薩克語,意為“黑色的走馬”。哈薩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的兩支翅膀”。馬是哈薩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馬”更是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壯,通體黑亮,走時步伐平穩有力,姿勢優美,蹄聲猶如鏗鏘的鼓點。騎上黑走馬,猶如進入一種藝術境界,人在舞,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間舞蹈和同名樂曲。

  卡拉角勒哈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舞蹈,關于它的來源,在哈薩克族民間有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薩克族小伙子發現了一群野馬,他揮動套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馬。小伙子歷盡種種艱辛,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將它馴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馬。當他騎著黑走馬回到阿吾勒(家鄉)時,鄉親們聞訊紛紛前來祝賀。小伙子在馬上和馬下,用各種動作自豪而詼諧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馴化黑馬的整個過程。從此,以騎馬為題材的,表現草原上駿馬奔馳時矯健姿態的卡拉角勒哈舞蹈便在哈薩克族民間流傳。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動作輕快有力,剛健蒼勁,模仿黑走馬的走、跑、跳、躍等姿態,在全身一張一弛的律動中表現狙獷、剽悍和豪放的風格。

女性的動作優美舒展、活潑含蓄,如顯示姑娘美麗而自豪的“花兒贊”,窺視戀人的“羞窺”,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的這些動作,都包含著特定的內容,與表演者的內心情感和幽默詼諧的面部表情融為一體,并根據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發揮,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和動作。表演者時常把勞動和生活中具有濃厚特色的各種動態揉進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語匯和表演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并由此衍化出諸如“搟氈舞”、“擠奶舞”、“繡花舞”、“拉面舞”等舞蹈。

  卡拉角勒哈既可以在歡樂的大型集會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氈房里進行表演?梢杂梢蝗藛为毺部梢噪p人對跳或多人集體表演。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異。視當時的氣氛和環境,有輕松愉快的表演,有剛強有力的表演,也有幽默滑稽的表演,從而得到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哈薩克族人在放牧、勞動之余,常常伴著冬布拉的琴聲跳卡拉角勒哈,高歌歡舞達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9395.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