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瑤族傳統的“拋花包”節目是怎么來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拋花包是富寧縣瑤族男女青年的一種娛樂形式,瑤語叫“武多”,幾宓幕ò眉t、黃、藍、白四色布拼縫而成,內裝玉米;顒尤藬挡幌,男女各為一方,每人都握兩個花包,距離約一丈,左手接來右手拋去,男女對擲,往復循環,一時滿場彩花飛舞。

  傳說從前有對青年相愛,男的叫盤阿思,女的叫劉三娘,幾孱^領想討三娘為妾,被三娘拒絕,轉而逼迫盤阿思,要盤阿思一天以內制一件五色鳳凰衣,否則不準與三娘結親。阿思歷經艱辛,連一只鳥兒也沒有獵獲。在他一籌莫展之際,一位仙女為阿思的精神所感動,送給阿思一件鳳凰衣。

  阿思和三娘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打死了瑤族頭領,結成了夫婦。為了紀念仙女的恩情,三娘按鳳凰衣的顏色,繡了四個花包,保留了紅、黃、藍、白四色,摒棄了黑色,以表示沖破黑暗、走向光明。自此以后,便有拋花包的活動。

  富寧瑤族的拋花包活動,是青年男女的一種交際活動,許多青年男女都是通過拋包活動結為終身伴侶。在瑤族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不能同床共枕,新郎慨地讓出自己的床位,由陪伴新娘來的同胞姐妹、知心女友與新娘同床共枕,說說知心話。

  新郎讓出床位后,便邀請未婚青年男女到村旁徹夜對唱山歌,其內容主要是與未婚青年話別,說明自己已成家立業,肩負家庭責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跟大家一起玩耍,并希望同齡青年盡快找到心上人,早日成家立業。新郎要待第三天早上新娘返娘家回來以后,方能進入洞房與新娘共度良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9399.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