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的洋節日很多,而諸多傳統的節日,一個個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寒衣節
寒衣節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民間稱為鬼頭日,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并稱三大“鬼節”。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
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到長城,也是農歷十月初一這天。
人日節
人日節,又稱“人勝節”、“人慶節”等,在農歷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人日”源于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據《占書》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最初,人日節的主要活動是單一的占卜活動。魏晉以后,逐漸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
到了唐朝,人日節最為盛行,這天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唐代以后,人日節日漸衰落。
天穿節
天穿節又叫補天節,為正月二十日(宋代以前,為正月二十三日)。源于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形成于漢代,在東晉成俗,宋代盛行。
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是東晉王嘉所撰《拾遺記》,清代所修類書《淵鑒類函》卷一三《歲時部》記載:“補天穿!妒斑z記》云:‘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焚香燃燭、叩頭禮拜以敬奉女媧娘娘,而且此項祭祀活動必須由家族里的中老年主婦來主持,以象征女媧在氏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1121.html
相關閱讀: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