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有位鼎鼎大名的丞相,名叫姜尚,是闡教弟子,帶領天下間的有志之士,助武王伐紂,不過可惜的是在成事之后,他卻無緣仙道,沒有機會躋身封神榜之內。其實在我國歷史中,的確有這樣一位人物存在,乃是西周的一位著名軍事家,助武王征伐商紂,最后在牧野大敗商朝軍隊,迫使紂王自焚而死。與神話傳說中不同,成事之后,他并沒有落得個一無所有的下場,他作為八百年周朝的第一賢相,被封為了齊國的諸侯國王。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精英人才,卻在到達齊國的時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卻是將當時的知名的有志之士例如狂介之輩,全都殺死。為什么他會如此不理智,而做出這樣無法讓人理解的舉動呢?
其實他這是正常之舉,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先前作為謀士,他需要的是輔佐君王,而現在他身為諸侯國的統治者,雖然地位上不如西周王,但是所要做的,卻不比西周王少多少。而既然身為君主,那么他對待這些隱士無非只有兩種態度。
第一種是以漢光帝為代表的,在他沒有登上皇位之前,曾有一個名叫嚴子陵的同學兼朋友,這個人的平日成績遠超常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等到劉秀登基之后,便想要讓他這個同學前來輔佐自己,便命人四處尋找他,希望他能夠幫自己打理天下。可是嚴子陵雖然資質過人,但是性格也比較古怪,不喜歡當官,或者說不想在以前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手下當官,所以故意躲避劉秀的尋找。后來劉秀改變了政策,揚言若是他再不出山的話,就將他的親朋好友抓起來,如此才終于將他逼了出來。兩人見面之后,劉秀不僅親切的主動與他聊天,還像當年的同窗一般共睡在一張床上,以此來表示對人才的寵愛,不過沒想到他還是不買劉秀的賬,睡覺的時候居然將腳放在了劉秀的肚子上。
雖然劉秀如此禮賢下士,但是嚴子陵還是沒有答應他的請求,直接表示自己不想為官,而是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沒能將他請出山,劉秀當然很失望,但是卻還是他非常有理解,使得后來的人都對他們的這段事跡比較敬仰,而劉秀的仁愛和寬容都被后世的君王視為榜樣。像是后來的李世民等人,都紛紛追隨劉秀,對世上的隱士都比較敬重。而他們大多也因此獲得了相應的好處,使得一些這正有才能的人,愿意幫助他們治理國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1504.html
相關閱讀: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姬瑕
伯夷
后稷
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